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千万年薪成绝唱,保险业高管薪酬“跳水”

来源:和讯财经 2025-02-25 18:15: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千万年薪成绝唱,保险业高管薪酬“跳水”)

保险行业董监高正经历“降薪潮”。

受“限薪令”等因素影响,近两年险企董监高的薪酬呈现出显著的收缩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非上市险企中,董监高年薪处于500万至1000万区间的保险公司数量,从2023年的10家锐减至5家。个别保险机构的高管年薪更是遭遇了高达67%的大幅下降。

在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下,险企董监高的薪酬正从过去粗放型的高激励模式,回归到更为理性化的薪酬结构。与此同时,外资与合资险企却依旧稳固地占据着保险董监高薪酬的第一梯队,也揭示出不同资本属性险企在薪酬策略上的差异。

01

年薪超500万险企数量“腰斩”

自“偿二代”二期实施以来,保险公司开始按照要求陆续披露董监高的薪酬情况。截至2025年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了140多家险企的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各家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2024年度薪酬情况露出真貌。

从整体薪酬水平来看,约六成保险公司的董监高年薪落在了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区间内。甚至有部分地方国资、大型央企控股的保险公司,全体董监高年薪均低于50万。

聚焦高薪个案,董监高年薪超过500万的保险公司数量“腰斩”。2024年仅5家保险公司的董监高年薪突破了500万大关(如下表所示),而2023年这一数量为10家。

值得注意的是,有高管年薪超过500万的5家保险公司中,除民生人寿属民营企业股权无外资参与外,其余险企均包含外资成分。这意味着,在非上市保险公司中,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出现国资背景保险公司的董监高年薪超500万。

相比而言,民营、合资、外资公司董监高的工资相对更高。

02

限薪令等多因素带动

2023年之前,流传着不少保险公司董监高“千万年薪”的叙事。

而事实上,据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合众人寿某董事最高年薪达到了953.85万元,直逼千万级别;同年,中信保诚人寿的董监高总薪酬更是高达1.06亿元。

然而,随着2022年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的发布,也就是业内所称的“限薪令”,“千万神话”就此破灭。该《通知》明确提出,金融企业应当主动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不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政策出台后,金融行业对于董监高薪酬的管控比以往更为严格,金融行业降薪的趋势愈发明显。国有险企率先响应,民营险企也有跟进。

以人身险公司董监高的薪酬情况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内,这些高管的薪酬水平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具体而言,薪酬落在100万至500万区间的人员比例,约从2022年的75%减少到了2024年的50%;而薪酬低于50万的人员比例,约从2022年的5%攀升至2024年的35%。

业内人士指出,“限薪令”实施后,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普遍下降,这一趋势在国有金融企业中尤为明显,高管薪酬水平会受到严格限制,而对外资、合资、民营机构影响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限薪令后国资险企与民营、合资及外资险企的董监高薪酬水平出现的分化。

保险行业董监高的“降薪潮”,除了政策导向因素外,还受到保险行业周期性寒冬的影响。在2023年险资收益率普遍低于3%的行情下,保险机构的整体盈利下降,进而影响董监高的薪酬收入水平。

此外,近年来行业发展承压,保险牌照出现一定“贬值”,而随着人工智能在保险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和普及,险企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依赖经验和资源的传统型高管的需求减少,从而降低了高管的溢价能力。

03

薪酬与业绩出现“脱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公司的董监高薪酬并未和其业绩情况呈正相关。

整体来看,受市场行情影响,2024年保险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超60%,但高管薪酬却呈现出业绩增长与薪资缩水的剪刀差,呈现出薪酬与短期利润脱钩的特性。

例如,申能财险2024年亏损24.57亿元,但高管薪酬最高年薪达222.26万元,2名高管年薪超百万元;前海财险2024年亏损达到1.04亿元,董监高最高薪酬却高达400万元。与此相反,2024年,泰康人寿净利润增长6.54%,而高管薪酬区间从500万-1000万区间降至200万-300万区间;中邮保险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突破100亿元,高管最高年薪降幅却达67%。

对此,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除了业绩外,保险公司在确定高管薪酬时,还需要考虑高管在职责范围内的表现、对公司的贡献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此外还要参考同行业或同地区类似职位的市场薪酬水平。

王鹏还指出,即使公司业绩不佳,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吸引力,保险公司也可能不得不维持较高的薪酬水平。而且,部分公司的薪酬体系可能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惯性,即使公司业绩发生变化,薪酬体系也可能难以迅速调整。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险公司需要以较高的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会更倾向于采用市场化激励机制,薪酬与净利润增长强绑定,薪酬体系也更多地考虑了其他因素,如市场规模、业务拓展、品牌影响力等。例如,美亚保险与招商信诺高管薪酬设计涵盖基础薪资、浮动奖金及股权激励,并包含长期激励计划,对于董监高人员来说更具吸引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保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