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席信息官获批,长银五八消金加注线上化转型)
记者 | 南岂珵
编辑 | 曹諵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了湖南金融监管局关于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首席信息官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了胡志锋的任职资格。
时隔一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终于挑选到了满意的人选。
要知道,就彼时发布的公开招聘信息来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要求不可谓不高:累计从事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工作6年以上,或从事其他行业信息技术工作10年以上;累计担任过公司团队人数规模不低于100人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职务3年及以上。
至于新任首席信息官胡志锋,暂无法得知其履历背景,当然这并非重点,重点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看到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策略转型。
首先,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要求的首席信息官职务主要是IT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全方位及前瞻性保障等。
其次,根据长银五八消金官网社会招聘页面信息,众多招聘岗位中信息科技部招聘岗位数量最多,共计11个,涵盖软件开发岗和架构岗,各岗位又细分AI、运营、风控等多个方向,且不少岗位为2025年新发布。相比之下,风险管理部、业务管理部及其他管理部门招聘人数较少,均不超过3个岗位。
由此可见,线上化、智能化、敏捷化转型是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当前的头等大事。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此前主要专注线下直营,采用“去中介”的线下自主投放方式获客,主要产品如“工友贷”“旅友快贷”等则是面向包括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和工厂工人等“城一代”工薪阶层。这种线下自主直营的模式,确实可以凭借银行股东的零售信贷的资源禀赋,通过小而快的现金贷或信用贷产品触达客户,获得期限更长、笔均金额更大的贷款,但是同时也受到销售团队以及获客成本的限制,股东的资源赋能殆尽后,增量也就变得艰难。
而这如今已经显著地体现在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业绩上。
根据长沙银行财报,2020年—2023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营收分别为13.68亿元、15.44亿元、23.27亿元、32.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13%、12.87%、50.71%、38.93%,增速呈现下滑趋势。同期,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63亿元、5.26亿元、6.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27%、29.18%、44.90%、29.85%。
2024年情况更是急转直下,上半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实现营收13.55亿元,同比下降11.21%;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滑66.37%;截至2024年6月末的总资产292.04亿元,同比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仅4.83%。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此前就撰文分析指出,2024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净利润降速大幅超过营收降速,意味着其营业支出项增加幅度较大,而在营业支出中最大的支出科目为信用减值损失,也就是说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降或因坏账计提增加。
正如上提及,“去中介”的线下直营模式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客群下沉,区域集中,资产更易受到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2021至2023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不良率分别为1.5%、1.52%、1.44%,始终维持在1.5%上下的较低水平,而根据阿尔法工场金融家援引银行业相关人士的透露,2024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不良生成率超过了2.7%。
面对如此情况,线上获客策略的更新和科技能力的投入成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破局方向。按照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内部说法就是:立足自主融资、自主营销、自主风控、自主催收、自主IT的根本点、基本盘,在线上化转型和母行协同方面做好优化提升,实现多快好省的高质效,以此寻求新的突破。
具体到落地部署:一方面,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与母行长沙银行“母子联动”开展业务合作,在长沙银行“e钱庄”APP上线“长银五八消费贷”产品;另一方面,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又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招兵买马金融科技人才,且采购信贷资产信用保险服务以及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等数据服务。
当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的线上化转型和其母行长沙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母子联动”。
2025年1月,长沙银行组织召开了2025年战略解码研讨会议,其中提到2025年必须打赢精益管理提升战、产业金融破局战、财富管理进阶战、运营管理提质战、流量经营转型战、全流程风控融合战六场仗。
此前重点提及的“县域金融”“普惠金融”均不见踪迹,而是以“流量经营”“风控融合”取而代之。
转变的背后是长沙银行营收增速下滑、资本水平下降,而不良增长却较快,已经陷入资产结构调整与维持业绩增长的两难抉择。
下图展示的是长沙银行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表现。
可见,2020年之前,营收能实现15%以上的增长,利润能实现15%左右的增长,而自2020之后,业绩增速开始下滑,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仅5%左右的增长,2021年因低基数效应有所恢复,但到2022年、2023年增速也就勉强维持在10%左右。
2024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0.42亿元,同比增长3.32% ,实现归属净利润41.21亿元,同比增长4.01%。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不到5%。
此外,观察长沙银行近年来不良生成规模,可见显著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从2022年的49.37亿元新增6.6亿到2023年的55.97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再度新增5.83亿元到61.8亿元,增长还是比较快。
要知道,该余额是经过核销后的,如果算上核销,保守估计2023年新增不良贷款55.11亿元,2024年上半年新增28.72亿元。
综上,无论是长沙银行还是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都需要线上业务转型降本增效、寻找新的增量,只不过对于后入局者来说,线上的空间似乎也已经缩小,长沙银行及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将如何打赢这场流量经营转型战,我们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