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中远海控劣质资产看价值发现)
海控的价值在经营面和估值面背离,结论是:暴赚三年带来了优质资产(船队、集装箱)和劣质资产(巨额现金),海控处置劣质资产的速度决定了其投资价值发现的快慢。
买2200多亿市值的海控,扣去2024Q3净现金(货资-短借-长借)约1600亿元,相当于700亿折价买下海控主要盈利资产。按收益率可将海控资产一分为二:
①优质资产:700亿打骨折买的主要盈利资产,包括含船、箱、房等1400亿元的固资在建,和700多亿元长投等投资资产。参考黑丝哥等老水手,往后3至5年年均净利大概240亿元,年收益率约240/700=34%,大象起舞、三年一倍;
②劣质资产:1600亿元的现金类资产,渣到2%左右的收益率。
这两大块资产“捆绑销售”,除非真有实力买下或控股海狗,迅速处理掉劣质资产,否则2200亿元买下的一揽子资产的收益率,不足以对冲海运行业的惊涛骇浪。更何况,劣质资产还在累积。
当然,50%分红率(如果能达到,最好更高)假设下,240*50%/2200≈5%+的股息率,对比10年国债1%+的收益率也挺香,对比10年美债4%+则差强人意——或许是H和A有400亿估值差的原因之一。但普通人很难有能力判断一家上市公司10年后的境遇,有时甚至是5年后也看不准。持股收息不是目的,等待过激才是重点。
促进投资价值发现的途径有二:①炸掉其他航司船等一切抬高运价手段,直接拉高一揽子资产的收益率,但随劣质资产积累,往后越拉越难;②大力处置和减少劣质资产累积,如提高分红比例到50%甚至直接奔7奔8,如改“水滴石穿”式回购注销为“一挥而就”式。否则,投资价值真正回归只有等到……
发现的是投资价值,海狗可能本身已经非常有价值。巨额现金在财务公司的角色手中,仿佛揩油的香饽。甚至暴赚三年后,账上啼笑皆非的860亿应付款,诉说无处安放的利润。
===【口水分界】============
(一)优质资产优秀
一是城坚河深。①海狗手握全行业最低的运输成本;②相比干散和油气运,集运To“小C”,对下游分散的众多工商客户议价优势明显;③运价占货值比率低,海运经济性的无可替代;④背靠庞大的进出口市场;⑤暴赚后高质量的船队、集装箱等优质资产;⑥超低的有息负债率,⑦巨额的投资收益。
二是前景明朗。集运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后,头部航运公司价格战意愿降低,控量保价的意愿明显,未来全行业亏损几率小,海控净利的底部预期不断抬高。
(二)劣质资产渣。2%收益率。
(一)运力大于需求。行业天然特性:①备足运力满足客户,运力供应量至少要能满足需求,甚至超配;②双向贸易不平衡,往返运力需求不一致。
(二)控价手段多。包括不限于停航闲置、降速、绕行、拆船等,有效运力供给可控。
(三)规模优势是核心。光景好的年份积累优质资产,买大船、买环保船,减短租船。2016年全球海运行业“并购之年”,万敏 “只有在第一梯队,规模上去了,大船比例提高了,在各航线使用最具竞争力的船型,才能为客户提供最稳定的服务”——赚稳定钱。
(四)成本控制是关键。郝伯罗特在2030年发展规划中,提到为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航司,将优先考虑严格的成本控制。
(五)联盟本质是低价换量。联盟无法约束造船行为,真正意义在于提高运营效率、“以价换量”,如促进大船化等。地中海航运首席执行官索伦·托夫特(S?ren Toft)2023年3月的TPM23会议上“包括2M联盟在内的舱位共享协议提高了集运市场资源配置和运营的效率,并降低了整体集运市场的运费水平”,坦言“联盟是对获得更大规模经济效益和部署更大型船舶的趋势的回应。”
(六)周期性弱化但仍存在。集中度提高叠价格战意愿降低,周期性有弱化。马士基在2023年报预见“由于有效运力大幅增加,预计未来几年费率和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直至最终反弹”,且“行业息税前利润率负增长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长”。坏消息是利润率要降,好消息是一定会弹回来的。
(七)单一集运与综合物流商战略。头部航司的下步发展规划分两派:①马士基、达飞、海控为代表的综合物流商战略。2016年马士基最早提出,旨在帮客户简化供应链、节约时间与资本,在2021年董事长信中明确“得到客户高度认可”,目标客群是重视供应链抗冲击性、灵活稳定的企业,客户黏度大,有弱化航运周期影响的作用。
②地中海航运为代表的单一集运战略。专注发展集运,一路买船扩张,如CEO言“地中海航运不是集成运营商,首先是一家航运公司”。从近年短期结果看,地中海受益更大。两类战略都有稳定客群,执行效果取决于各自客户群当前的基数和未来增长态势。
(八)造船与换船走高。一方面造船交付数增加,另一方面平均船龄屡触新高,IMO环保新规也推动拆船和降速,有效运力供给未必大幅抬升。
#话题好文精选#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HIS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