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贝尔家居再启IPO: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破局地板行业上市困境?)
时隔两年半,江苏贝尔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家居”)于2025年2月26日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正式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由安信证券更换为国投证券。这一动作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在地板企业IPO屡屡折戟的背景下,贝尔家居能否逆势突围?其重启IPO的背后又透露出哪些信号?
贝尔家居重启IPO:从业务布局到高管变动
贝尔家居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5015万元,主营业务覆盖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强化地板、PVC地板、竹木制品等研发与销售。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张小玲,其通过直接与间接持股合计控制约78%的股权。公司对外投资7家企业,包括江苏华耀装饰科技、常州市华居新材料以及常州市贝美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等,显示出其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拓展。涵盖装饰科技、新材料等领域,显示出产业链纵向整合的意图。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1月,公司原总经理肖志远退出管理层,由张国红接任总经理,董事长张小玲同时兼任法定代表人。高管变动或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符合上市企业的规范性要求。
重启IPO的机遇:行业回暖与战略调整
1.家居市场潜力释放
据《2023年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家装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6%,二手房翻新、智能家居等需求成为核心增长点。贝尔家居主营的装饰材料与地板业务,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
2. 客户结构多元化
贝尔家居此前依赖国内地产客户,但受房地产行业波动影响,部分客户出现信用风险或违约,公司曾采取“以房抵债”加速回款。近期其业务重心或向海外市场和家装客户倾斜,以分散风险。
3. 辅导机构更换的深意
从安信证券到国投证券的切换,可能意味着公司希望通过更具资源整合能力的机构推动上市进程,同时优化财务合规性。
挑战与隐忧并存:地板行业上市困境待解
1. 行业IPO整体遇冷
2023年至今,泛家居企业IPO屡屡受挫,10家公司被终止审核,6家撤单,问题集中于业绩下滑、控制权稳定性不足等。地板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仅从行业来看,有两个去处,主板和北交所。目前主板对于行业代表性要求非常高,行业头部企业大亚圣象收入规模在65亿元左右。公司收入要达到几十亿元可能才有比较大的机会。相较而言,北交所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去处。目前还未有地板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地板企业尤为艰难——书香门地、汇联股份因保荐机构撤单而终止上市,贝尔家居成为目前唯一冲刺IPO的地板企业。
2. 应收账款风险高企
安信证券2023年辅导报告显示,贝尔家居应收账款中部分地产客户存在违约风险,尽管已通过抵债协议缓解压力,但若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仍可能拖累现金流。
3. 竞争加剧与转型压力
智能家居、全渠道运营成为行业新趋势,而贝尔家居当前业务仍以传统装饰材料为主,需加快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
破局之路在何方 ?
1. 深化产业链布局
通过旗下投资的7家子公司,贝尔家居可进一步整合研发、生产与销售资源,例如发力环保型材料或高附加值产品(如防火、抗菌地板),以提升毛利率。
2. 拓展海外与下沉市场
海外市场(如东南亚、中东非)对建筑装饰材料需求旺盛,而国内三四线城市旧房改造需求上升,或成为新增长点。 尽管国内市场环境面临一定挑战,过去几年出口领域却亮点频现,其中PVC地板表现尤为突出。公开数据显示,2016 - 2022年间,全球PVC地板市场规模从202亿美元跃升至427亿美元,美国和欧洲是其主要消费市场 。
3. 强化资本运作能力
借助IPO募资优化产能、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探索并购机会,例如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合作,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贝尔家居的IPO之路,既是企业自身跨越财务与治理门槛的考验,也是地板行业能否打破资本困局的风向标。在行业回暖与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其若能有效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业务转型,或有望成为2025年家居板块的一匹黑马。然而,资本市场对家居企业的审慎态度仍未改变,贝尔家居的每一步动作,都将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