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姚树坤委员:AI赋能健康管理,高效助力慢病对因防治,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网财经 媒体 2025-03-05 17:3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姚树坤委员:AI赋能健康管理,高效助力慢病对因防治,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面对传统健康管理模式的困境与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基于人工智能(AI)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认为,应该以“AI个人健康管理APP”为核心载体,通过与医保个人健康账户关联,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普惠可及的全民健康管理平台。该平台应利用AI技术成熟应用的优势,提供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大幅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便捷性与服务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 中国网财经段思琦摄像

当前,中国医疗健康体系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7.5%,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1.3%;糖尿病患病率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我国近一半成年人血糖异常!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60岁以上人群中一种以上慢病患病率为75%,高血压58.3%,糖尿病19.4%,43%有多病共存。以上疾病属于共患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唯一解决之道就是抓好全面健康管理,防治融合,共筑全民健康保障新体系。”姚树坤坦言,对因防治是最理想、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慢病防治策略,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实现。近年来公众对高质量、便捷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deepseek的上线,AI技术的成熟,为破解健康管理困境提供了革命性创新方案。姚树坤认为,AI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将带来效率跃升、普惠可及、成本重构三大突破性价值,为构建全球领先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创造战略机遇窗口。AI健康助手可以嵌入社区、职场、家庭、个人生活,构建全场景服务模式,高效提升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上海“AI健康社区”试点表明,居民体检参与率从32%提升至78%,体现了AI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可及性的巨大潜力。

AI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可重构全生命周期、“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健康服务新模式。从微型化、可穿戴、多参数生命指标的监测、传输,到膳食、运动、心理调适的智能化全天候警示与及时性针对性指导和行为矫正;同时AI健康管理可将个体健康信息转化为持续优化的健康大数据模型,不仅提升健康管理的质量、效率与可及性,更创造全民参与的主动健康模式,这种刚需场景的突破将反向推动智能化传感、识别、处理等底层技术及算法逻辑的进化,形成AI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闭环,为中国在全球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中赢得领先地位,并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

对此,姚树坤提出以下建议:

1.顶层设计、战略先行

将“AI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规划中,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责任分工,为全面推广AI健康管理提供顶层政策支撑。

2. .多方协同、共建生态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协同的AI健康生态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科技企业、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整合微型化、可穿戴、多生理参数监测仪器和全方位生活方式监测与指导的软硬件系统,通过构建结构化、格式化、定量化数据平台,研发高质量、高效能、适用性强、低成本AI健康管理平台,并不断迭代升级AI健康管理系统,共同推动AI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 试点先行、稳步推广

组织有工作基础的高校、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AI全民健康管理”试点,验证模式可行性,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最终实现全国推广应用。

4.加强监管、保障安全

在加快推进AI健康管理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AI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

5. 持续投入、创新驱动

加大对AI健康管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的投入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AI健康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