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继续狂飙,28nm制程占主导)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综合自网络,谢谢。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下降1.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少了2个工作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长1.7%)。其中,出口3.88万亿元,增长3.4%;进口2.66万亿元,下降7.3%。按美元计价,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093.7亿美元,下降2.4%。其中,出口5399.4亿美元,增长2.3%;进口3694.3亿美元,下降8.4%。
其中,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1804.4亿元,同比增长13.2%。
前两个月,进口机电产品1万亿元,增长3.2%。其中,集成电路834.6亿个,增加6.3%,价值4022.8亿元,增长3.9%;汽车5.6万辆,减少45.8%,价值216亿元,下降49.7%。
据国联证券研报,中国半导体市场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三成。
中国企业大规模投入传统芯片制造,正处于全球芯片产业即将迎来复苏的时点(28nm等成熟制程)。
机构统计,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2023年产能同比增长12%,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2024年产能同比增加13%,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
由于美国等对先进设备出口管制,这导致中国大陆转而扩大投入成熟制程(28nm及更成熟的制程),预计2027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比可达39%。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制造和硅片生产领域正逐渐崭露头角,对全球市场构成了深远影响。传统上,成熟制程节点(即大于20nm的节点)一直是非前沿芯片制造商的主要优势所在。这些传统节点主要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支持,其硅片生产为整个芯片行业的研发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利润来源。然而,随着中国的迅猛崛起,特别是在硅片制造方面,西方半导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过去,成熟制程节点芯片的生产主要由一些传统的大型半导体公司主导,如美国的英特尔、德州仪器(TI)以及日本的瑞萨电子等。这些公司依靠成熟制程工艺(通常是28nm及以上的节点)提供大量的芯片产品,涵盖从家用电器到汽车、工业设备等多个领域。
尽管中国在传统制程节点芯片生产方面的增长势头强劲,但也不可忽视一个潜在的市场风险——供应过剩。IDC分析师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扩张,成熟节点芯片的供给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现象,市场的供需平衡受到影响。许多中国企业过度依赖本土市场,但这种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带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中国晶圆厂的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公司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公司很可能会加大创新投入,寻求技术突破,以保持竞争力,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短期内难以迅速扭转局势。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58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