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肇庆高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78%,稳居广东前列 农户“好帮手” 农业“新引擎”)
高要区肇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用中型拖拉机耕地,高效轻松。
阳春三月,肇庆各地抢抓时机进行春耕生产。“今天耕了50亩地,约10天后就能撒种。”3月7日,在高要区南岸街道新江二村的田地旁,肇庆市高要区肇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农机手钟伟贤对记者说,500多亩的地,两台中型拖拉机花约一个星期就能耕好。他笑着说:“有了拖拉机,耕地更轻松。”
成立于2017年的肇丰合作社,在新江二村拥有1540多亩的生产基地。从2019年起,合作社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引进一批新式农机。大中型拖拉机、龙舟履带式旋耕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农用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各式农业机械“大显身手”,让农事生产更高质高效。
“国家非常重视农业,近年来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帮助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购置农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肇丰合作社负责人李永洪对记者说,集成式标准化种植离不开机械化。他举例说:“以前用手扶插秧机,插秧一亩地需约40分钟,现在用高速插秧机15分钟就搞定。不仅效率高,秧苗的深度、间距更加均匀、整齐划一,方便田间管理还有利提升产量。”
据了解,2024年,肇丰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达2万多亩,承包经营土地面积3000亩,年经营收入达150万元。
肇丰合作社使用农机促进农业生产,是高要区农机装备成为农业现代化“硬核支撑”的折射。目前,该区农机总动力达56.81万千瓦,拥有耕整地、水产、畜牧等各类农业机械5.79万台。2024年,高要区完成水稻种植面积49.8万亩,其中机耕面积49.56万亩,机耕率为99.5%;机插面积30.04万亩,机插率为60.33%;机收面积49.60万亩,机收率为99.6%。全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7.78%,稳居广东省前列。在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道路上,高要区已走出一条机械化农业生产之路。
2019年以来,高要区落实中央、省各级农机化发展资金共1103万元,购置新型农业机械79台,扶持给该区具有良好辐射带动作用且种粮面积较大的农机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农机社会化组织的服务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高要区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为全区17个镇(街)的农机合作社和水稻种植户开展水稻病虫害无人机飞防服务,完成飞防作业服务面积10.3668万亩,受惠农户达36000户,开创了肇庆水稻无人机统防统治整区推进服务先河。”高要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股负责人陈志宇介绍,2022年,该区组织建设4家粮食烘干中心,增加日烘干能力60吨,打通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烘干环节“瓶颈”,补齐了农业机械生产短板。
在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方面,在区农机部门多年扶持下,该区已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7家,拥有农机具总数500余台(套),年作业服务总面积11万亩,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弱到强的转变。并已培育省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家、市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家、区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家。
高要区还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机合作社及农户购买和使用积极性,把农业生产急需、农民购置愿望迫切的农业生产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应补尽补,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购机需求。2019年至今,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76.443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3249台,受益农户3071户。加快落实农机报废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更新换代。截至目前,共受理报废更新农机具89台,发放农机报废补贴资金33.749万元,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高要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
图文: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特约记者 刘潜
来源:大湾区经济网肇庆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