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韩国船厂,深度依赖中国钢)
文 / 侯恬
造船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但为了让韩国造船体系更具竞争力,他们使用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钢材。
2024 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产品价值为 104 亿美元,占其钢铁进口总量的 49%。并且,韩国所进口的中国钢板中,约70%都用于造船业。
《朝鲜日报》称,韩国主要造船企业如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使用中国厚板的比例约为20%,而小型船厂使用比例约为50%。
韩国业界曾认为中国产厚板虽价格低廉,但质量不及韩国产品。然而,近年来这一认知已发生转变。许多业内人士评价,中国厚板的质量已与韩国产品相当。为维持自身在造船领域的竞争力,韩国选择大量进口中国钢材,以降低造船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厚板在造船总成本中占比达20%—30%,对船厂的盈利能力影响很大。
目前,韩国本土钢板价格约为每吨9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70元),而中国钢板价格在75万—7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870元—3960元)之间,较韩国便宜15%—20%。船厂增加中国进口钢材的使用,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2010年,中国造船业市场份额首次超过韩国,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此后的10年间,中韩在造船领域多次交锋,直到2021年,中国开始从造船体量和技术上,进一步拉开了与韩国的差距。
到2023年,中国船舶业能制造出18种全球主要船型,其中有14种船型的接单量位居第一。2024年我国手持造船订单量为1亿多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50.3%,连续13年稳居世界首位,而韩国仅6000多万载重吨,占比为29%。
相关领域专家称:韩国船企过去长期依赖欧洲专利和殷瓦钢供应,走跟随路线,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相比之下,中国船舶工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在船型设计尚未突破时,率先攻克殷瓦钢制造和焊接工艺。
随着中国掌握殷瓦钢生产及先进自动焊工艺,其成本和效率优势凸显,成功超越韩国和日本船企,成为全球第一。而中国造船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又使得韩国船企对中国钢材等原材料的依赖度不断增加。
近日,韩国贸易委员会为避免其本国厚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害,建议韩国财政部对中国钢板征收27.91% - 38.02%的临时反倾销关税。
经审查后,这一临时关税预计将在最长50天内开始对中国钢板征收。然而,这一举措预计将对韩国造船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中小型船企。
韩国造船业普遍认为,相较于大型造船企业,中小型船企因对中国钢板的依赖程度更高,受到的冲击将更为显著。这些中小型船企与中国船厂在低价船型领域存在竞争,一旦成本竞争力因关税上升而下降,获取订单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有观察人士指出,从长远来看,韩国对中国钢板征收反倾销关税的举措,或许会间接推动中国船企接单量的增长。随着厚钢板价格上升导致韩国造船成本的增加,韩国船企可能会因成本压力而放弃部分订单,而这些订单很可能会流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