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0酱油不等于“零添加”:营销话术还是监管漏洞?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千禾0酱油不等于“零添加”:营销话术还是监管漏洞?)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讯,近日,某社交平台曝出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检出镉元素,将这家以"零添加"概念闻名的调味品企业推上风口浪尖。据《消费者报道》披露,该媒体今年3月送检的13款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元素,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两款产品均上榜。



"千禾0"文字游戏陷罗生门

大湾区经济网在天眼查平台上,"千禾0"商标注册信息清晰可见,其核定使用范围包括酱油、醋等商品,这个与产品包装高度一致的商标设计,客观上强化了"零添加"的消费认知。

有媒体记者"千禾0是否代表零添加"的追问,企业客服始终避实就虚,仅强调产品"不使用酵母抽提物"等有限信息。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指出,这种商标使用存在概念混淆风险。当企业将"千禾0"商标与"零添加"宣传并行使用时,已涉嫌利用消费者认知偏差进行营销。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是否介入调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检测数据背后的双重警示

据《消费者报道》检测报告显示,千禾酱油镉含量为0.0110mg/kg,虽未超出豆类原料的镉限量标准(≤0.2mg/kg),但已超过新鲜蔬菜的镉限量标准(≤0.05mg/kg)。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国标GB 2762-2022对酱油镉含量尚无明确规定,这暴露出标准体系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专家指出,酱油中的重金属主要源于农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富集。即便是有机种植,也难以完全规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这提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零添加"概念——食品安全不只关乎添加剂,更涉及全产业链的污染防控。

消费信任重构

本次事件折射出三个深层矛盾:企业营销创新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博弈、产品标准滞后与消费升级需求的错位、环境污染治理与食品安全的联动困局。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92%的零添加酱油检出镉元素,54%检出总砷,这种普遍性污染警示我们:食品安全已进入系统性风险防控新阶段。

大湾区经济网观点,对消费者而言,破除"零添加迷信"正当其时。建议选购调味品时重点关注三点:一是查看权威机构检测报告,二是对比不同品牌重金属残留数据,三是合理控制每日摄入量。毕竟,在工业化时代,绝对"纯净"的食品更多是营销话术而非现实存在。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综合央视网、消费者报道、凤凰网财经等媒体报道)

撰文:徐丽丽

编辑:高小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