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据透视我国消费市场:活力初显暖意渐浓)
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多点开花的总体态势。一方面,旧的消费观念逐步退场,理性消费和品质消费取而代之,成为消费市场主旋律;另一方面,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赛道兴起,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资金支持叠加政策利好,有望持续见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
消费市场增长平稳,温和复苏可期
过去一年,国内消费市场在新业态新热点带动下实现平稳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今年以来,市场销售增长进一步加快。2025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
受益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等促消费政策,2024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幅最高,为12.3%;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排名第二,同比增幅11.1%;手机、电脑、手表、手环等所属的通讯器材类同样受益于政策利好,零售额增长率与粮油、食品类并列第三,为9.9%。
进入2025年,国家政策继续发挥提振消费的作用。在1~2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幅居首,为2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9%。
2024年社零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正在恢复。在细分领域中,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增幅居前,体现了以旧换新政策在激发消费需求上效果显著。
2025年1~2月社零数据同比增长4%,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春节假期文旅市场火热,带动商品消费回升和服务消费扩大,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拉动效果也持续显现。未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国内市场温和复苏可期。
消费理念结构分化 理性消费与情绪消费共存
2024年以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复杂而多变的格局。银发族重视身体健康和生活享受;新中产追求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娱乐;Z世代(95后)则有着自己的消费逻辑——“抠抠搜搜花了很多钱”。有分析指出,个人消费行为正朝着“少而精”或“多而平价”的方向发展。
在消费结构分化的背后,是中国消费者以理性心态追求品质消费的诉求。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消费观念的双重影响下,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注重实际需求和价格合理,追求物有所值,不再盲从高溢价商品或跟风消费,“平替”“性价比”“品质消费”等成为消费市场热词,受到追捧。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共筑满意消费”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在消费者日常生活可能重点关注的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性价比、高品质和售后服务,比重均超过30%;处于第二梯队的重点关注议题有绿色环保、好评率、功能和品牌知名度,比重均超过20%。
报告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高品质、售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表明消费者比较在意货值相符,重视产品质量与体验,同时希望能在购买后得到完善的保障与支持。总体而言,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呈现出理性消费、追求品质与保障的趋势。
与此同时,以Z世代为首,主打情绪消费的力量也在逐步兴起,提供“情绪价值”几乎成为所有行业的共识。《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近三成受访消费者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
以情绪作为消费需求,除了物质方面的获得感,消费者还希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情绪消费包括但不限于谷子经济、宠物经济、悦己消费等。作为业态的典型代表,谷子经济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未来有望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消费亮点新兴赛道涌现 “剑”指万亿级市场
2024年以来,各类新兴消费赛道涌现,“剑”指万亿级市场规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15年以来,中国冰雪产业规模显著增长,从2700亿元迅速扩张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产业规模预计达到97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冰雪产业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级新增长引擎。中国冰雪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链愈加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在扩大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与冰雪经济一同火爆出圈的还有银发经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政策明确鼓励的消费细分板块,银发经济有望成为2025年提振内需的新增力量。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
目前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8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8%,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消费政策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方案》聚焦能加力、可落地、群众有实感的增量政策,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主要体现在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强化消费政策协同等三方面。
万联证券大消费首席分析师陈雯认为,《方案》是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具体落地,涵盖和细化了近1年来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提出的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各项措施。从出台时间来看,两办选择在3·15晚会后立即发布《方案》,既体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决心,又展现了提振消费市场的强大信心。
五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尤春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方案》的亮点在于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方案》将劳动收入、社会福利水平放在全文靠前位置,强调从改善收入、财富结构、社会福利水平三个方向着手,未来将通过强化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全面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这一方式更加切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有望获得更好的效果。
消费趋势多个消费领域值得关注
展望2025年消费市场,哪些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陈雯判断,婴孩板块、文旅消费将会成为今年消费市场的亮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育儿补贴”。短期内,政策利好将直接刺激婴孩相关消费,长期则有望提振生育意愿,带动相关产业链;文旅板块或将迎来政策红利和业绩增长良机,休假制度的落实与优化对旅游市场的拉动作用持续,银发经济将带来文旅需求的提升。此外,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政策补贴力度升级,大宗消费品也值得关注。
尤春野认为,2025年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消费领域,一是受到“以旧换新”政策影响的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商品,消费额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二是服务类消费,既符合当前政策导向,又符合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
中国消费市场向稳向新
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却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态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中国消费市场虽然整体向好,但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中国消费市场水平仍然偏低,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消费占GDP比重存在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下。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我国消费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商品消费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为补足消费结构性偏差的缺口并稳定扩大内需,需开展多方面工作,包括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其中社会保障问题尤为重要。
近年来,消费市场在政策和消费习惯等方面迎来了较为积极的变化。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其中包括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和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四个方面。
五矿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尤春野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消费习惯正在从过去重地产、重商品的消费习惯向服务消费、科技消费转变。2024年,服务、娱乐相关领域消费表现较强,同比增速高于总体消费增速;同时旅游消费、冰雪消费等服务性消费也十分火热,优于多数年份旅游市场表现。
中国消费市场的变革既是消费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下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基础稳、潜能大、需求多元、供应链完备,市场具备十足韧性。
未来,随着扩消费政策持续显效,AI技术深度赋能,品质消费持续演化,中国消费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