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年报里读懂十万亿中国平安的韧性与潜能)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国平安供图
“非为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把握新方向。”日前,伴随着中国平安2024年报的完整出炉,一份稳中有进、创新提质、凸显韧性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也逐渐清晰。
2025年3月19日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业绩。2024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营业收入10289.25 亿元,同比增长12.6%;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分红总额连续13年保持增长。
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长期发展趋势向好。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中短期仍面临内需不足、市场波动、信心提振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平安坚守为民初心、聚焦金融主业,坚定不移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核心业务回升向好,用高质量的数据和答卷,为践行“金融为民”和“五篇大文章”做出了最好回应。
“新枝破旧柯。”作为“赶考者”,中国平安这艘以“双轮并行、科技牵引、保持底色、穿越周期”为特色的“金融巨舰”,有更强大的护城河和压舱石,也有了更清晰的战略航向。现在,让我们通过这份年报,读懂“十万亿级”中国平安的韧性和潜能。
关键词:壁垒高筑 综合金融模式构筑核心竞争护城河,提升客户经营效率
“综合金融”模式是中国平安的“重要家底”。现在,这个“家底”正在壁垒高筑,持续战略深化。
按照报告,中国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增,业务品质持续提升。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2024年,平安寿险保单继续率显著改善,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多渠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代理人渠道深化转型,业绩、产能同比提升。2024年,可比口径下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43.3%,代理人收入同比提升5.9%,达10395元/人均每月。银保渠道聚焦价值经营,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2.7%,不断扩充优质合作网点,提升经营效能。持续推广社区金融服务经营模式,2024年存续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近300%。截至2024年末,已组建近2.4万人的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精英队伍。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等渠道,2024年贡献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8.7%。
“保险+服务”布局深化。产品方面,积极响应保险新“国十条”号召,满足客户多元化保险需求,深耕保障、养老、财富三大市场,积极布局普惠保险。服务方面,持续丰富升级医疗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100万客户。截至2024年12月末,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品质保持良好。2024年,平安产险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98.1%,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连续14年荣获工信部中国车险“第一品牌”。探索“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4年累计为240万小微企业提供了220万亿元风险保障,为6.9万家科技企业提供9万亿元风险保障。风险减量提升服务质效,自主研发“鹰眼系统DRS3.0”,2024年累计发出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105.5亿次,覆盖6734万个人及企业客户。
保险资金投资业绩优良,位居市场前列。截至2024年末,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2024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投资收益水平位于市场前列。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近10年,实现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银行业务经营保持稳健,资产质量整体平稳。2024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45.08亿元;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4%。加强风险管控,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50.71%;管理零售客户资产41940.74亿元,较年初增长4.0%;个人存款余额12871.80亿元,较年初增长6.6%。
关键词:蓝海生态 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进入长寿时代,多元金融需求旺盛,医疗健康领域潜力无限,高质量养老服务意愿强烈,呼唤更多差异化优势赋能主业,中国平安的“医疗养老蓝海生态”渐入佳境。
按照报告,平安汲取10余年保险及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通过保险、医疗、投资、科技等多个业务条线协同运作,从赋能个人金融客户、企业客户、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自营医疗机构三个方面构筑服务体系,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打造专业的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
“金融+医疗健康”“金融+养老服务”进展显著,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全产品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5.99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3.8倍。“金融+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寿险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79%;研发“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企业客户服务产品,覆盖企业客户近6.7万家,服务企业员工数超2900万。“金融+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围绕“医、护、住、乐”的四大养老场景,公司持续推进联体建设,牵头建立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覆盖不同居家养老人群需求。
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自营机构,完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服务。平安健康是平安集团医险协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为两大服务枢纽核心,打造一站式的“医疗+养老”服务平台。2024年,平安健康实现营业收入48.08亿元,净利润0.81亿元。2024年,平安健康升级家庭医生会员服务品牌“平安家医”,会员覆盖超1400万人,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2024年,旗下北大医疗集团经营持续稳健,营收持续增长,营业收入约55.1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业收入突破24.8亿元。合作网络方面,平安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4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5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平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截至2024年末,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超5000种,并积极搭建领先的远程诊疗平台。
关键词:AI赋能 自研大模型重塑生态应用,数字化成为可持续发展“压舱石”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在深度重塑全球科技革命的方向、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对金融保险业亦影响深远。‘改革创新’是中国平安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全面数字化战略是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年报致辞如是定调。
按照年报,中国平安的含“AI”量、含“科”度在持续上升,比如“AI”出现了27次,“数字化”出现了40次,科技浓度持续飙升。
实际上,诞生于深圳蛇口中国平安从创办之初就深藏科技创新的基因。过去十年来,围绕“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平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进行深度探索和广泛实践,通过自研金融、医养垂直领域大模型,深化行业应用、重构产业生态,可谓未雨绸缪。
这些探索在年报数据中,有更具体的印证。科技赋能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集团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30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沉淀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30万亿字节数据,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打造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深挖业务场景,广泛应用、服务于全集团85个垂直大模型场景,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支撑“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在数字金融领域,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效率优化、成本降低和风险防范。2024年,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27%;提升风控水平,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在医疗健康领域,助力服务提升,打造国内领先的医疗养老解决方案。平安健康构建多模态大模型,打造12个系列的业务模型群,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平安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62%。自主研发AI辅助诊疗系统,目前已覆盖超过2000种疾病的诊断知识,智能推荐准确率达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信在AI拐点来临时刻,科技能让我们主业健康增长。”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平安的战略发展方向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是支撑的底座,核心的定位是赋能。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在深度重塑全球科技革命的方向、重构企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对金融保险业亦影响深远。”中国平安的这份年报里,同样科技味很足。
关键词:点绿成金 把握绿色发展趋势,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情怀如初
在平安37年的发展轨迹中,绿色和公益一直是中国平安实践“金融为民”一抹重要底色,如影相随。
近年来,中国平安把握绿色发展趋势,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保险、银行、投资三大金融主业全面发力,目前已经打造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1247.12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577.62亿元。2024年,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86.08亿元,通过“三村工程”提供乡村产业帮扶资金520.14亿元。中国平安MSCI ESG评级升至AA级,连续三年位列“综合保险及经纪”亚太区第一。
其中,绿色保险可圈可点。近年来,中国平安基于保险业务的深厚积累,结合数字金融,为绿色产业提供保障、强化风险减量管理。
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例,平安产险开发了碳捕集损失、光照损失、电池能效衰减等保险产品,覆盖光伏、水电、风电等行业;同时通过鹰眼系统,辅助客户分析全国电网、储能设备、储能站等项目的自然灾害风险,提供风险减量服务。数字显示,去年平安产险累计为清洁能源行业客户提供5.5万亿元保额保障,支出赔付超9.3亿元。
“点绿成金”的背后,同样情怀满满,初心如一。在去年“服务百千万工程”的调研中,中国平安走进广东的“小鸟天堂”,为这棵古榕提供了“古树名木”保险,守护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截至2024年末,平安创新推出的“古树名木”保护救治险已为全国10135棵“古树名木”提供了1.66亿元的风险保障,建立起长效生态保障机制。
从某种意义看,中国平安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背后,同样蕴含了“耐心资本”“长期主义”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拥抱变革 推动全面数字化战略,金融、医疗、养老释放蕴藏动能
如果说2024年是修炼内功、固本筑基、稳中有进的一年,那么展望未来,便是整装前行、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科技在变,行业在变,客户需求在变。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25年,我国经济运行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不变,平安的金融、医疗、养老发展蕴藏着新动能。
那么,平安有何具体部署,以更好释放动能?对此,平安方面表示,其一是洞察客户所需,多元金融需求旺盛,医疗健康领域潜力巨大,高质量养老服务意愿强烈,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前景广阔。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业,提升客户经营水平,有效获客、活客、迁客、留客,实现“三数”的稳健增长;进一步增强协同效应,推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工程。其二是抓住市场机遇,面对负债下行周期,平安要加快核心金融业务发展,充分发挥险资优势,加强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体现“耐心资本”的担当。第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启全面数字化战略新篇章。结合前期基础研发、业务应用的先发优势,公司正在积极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进一步构建“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医养网络及“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三专服务工程等,进一步巩固在数字金融和医疗养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的领先优势。
“未来已来,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未来,中国平安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坚决落实“聚焦主业、增收节支、改革创新、防范风险”十六字经营方针,深入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三省服务工程,支持实体经济、稳守风险底线、书写“五篇大文章”,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平安”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