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公募重回32万亿:股基狂欢、债基落寞 QDII上演“胜利大逃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3-28 17: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公募重回32万亿:股基狂欢、债基落寞 QDII上演“胜利大逃亡”)

2024年3月27日,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重回32.23万亿元,环比增长2940亿元。

数据背后,折射出A股市场反弹、投资者情绪回暖与行业深层变革交织的图景。

在权益基金净值回升推动规模增长的同时,债券基金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冲击下连续两个月规模缩水,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金“落袋为安”,货币基金重获青睐。这些现象揭示出当前市场的多重分化逻辑。

中基协数据显示,2025年2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较1月的31.93万亿元增长0.92%,达到32.23万亿元,创下仅次于2024年12月(32.8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这一表现与权益市场回暖密切相关。2月份创业板指涨幅超过5%,上证指数涨超2%,带动权益类基金净值有所回升。

不过,规模增长的背后暗藏分化逻辑,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909亿元至4.48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1055亿元至3.53万亿元,环比增幅达3.08%。

基金净值回升并未完全转化为规模增长动能。中基协数据显示,2月份股票型基金份额下降1.85%,混合型基金份额下降0.69%,显示部分投资者选择了逢高赎回。

在权益市场波动与债券市场调整的双重影响下,货币基金成为资金短期避风港。在1月份净流出4095亿元后,2月份货币基金规模回升2755亿元至13.47万亿元。投资者避险需求明显升温。

一位就职于某股份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客户赎回债基后,部分资金暂时转入货基观望,等待权益市场的回调机会。”

与此同时,债券基金遭遇“倒春寒”,规模、份额双双下降,2月末债券基金总规模为6.35万亿元,环比缩水2074亿元,降幅3.16%;总份额减少2.96%至5.5万亿份。

回顾2月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9个基点至2.65%,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下跌0.44%,部分“固收+”产品因权益仓位拖累遭遇“股债双杀”。

对于债市调整的原因,嘉实基金分析认为是三大因素共振:一是政策预期影响,市场预期的2月降准降息未兑现,叠加资金“防空转”要求,流动性阶段性紧张;二是经济数据回暖,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50.9%,1月信贷“开门红”超预期,削弱债市避险逻辑;三是股市“吸金”效应,科技股行情火热推动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债基遭遇赎回压力。

尽管短期承压,机构对债市中长期价值仍持乐观态度。万家基金统计显示,经历了多轮债市调整,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在过去十年依然实现了年年正收益,展现了出色的绝对收益获取能力。债券资产仍然是值得作为长期底仓配置的好选择。

专注海外投资的QDII基金,尽管其规模因净值上涨创下6318.8亿元新高,但份额单月暴跌6.15%。

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是投资者在港股、中概股反弹中的“逆向操作”。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该指数2月涨幅达13.5%,但多只恒生互联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中概互联网ETF的份额有所缩水。

对于后市,公募机构普遍认为,债市短期调整或为中长期配置提供窗口。嘉实基金建议“维持短债为核心仓位,逐步逢低布局长债”;民生加银基金则提示,交易盘需关注二季度货币政策、基本面等变量带来的变盘机会。

在权益市场方面,科技成长主线仍被看好。某公募投研负责人表示:“AI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逻辑未变,但需警惕估值过快抬升后的波动风险。”此外,新发基金市场回暖迹象显现,2月权益类新基募集规模环比增长35%,或为后续行情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