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多项关键指标改善显著——建行2024年年报点评)
去年建行年报点评时我曾经提到过,建行高管团队制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方针符合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投资者应该多一点耐心观察建行的基本面变化。如今,一年过去了,建行2024年年报已经发布,我们一起来看看经过一年的发展建行的基本面有哪些变化。
1, 股东分析:
2024年年报股东变化:1,根据年报披露沪股通减持了约0.91亿股,其他大股东基本无变化。2,持股股东数从今年3季报的31.33万户降低到年报的29.32万户,减少了2.01万户。
第四季度,前十大股东中代表外资的沪股通进行了减持。持股股东数减少,股东持股集中度上升,这说明有国内资金接盘了外资抛售的筹码。
2,营收分析:
建行2024年年报的营收7501.51亿,同比2023年下降2.54%。其中,净利息收入5898.82亿,同比增下降4.43%。手续费收入1049.28亿,同比下降9.35%。其他非息收入553.41亿,同比大幅上涨50.56%。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同比增长0.88%。更多的数据参考表1:
表1
建行的年报营收数据和我之前写的《建行2024年净利润预测》相比,除了净息差和净利息收入外,各项数据偏差都不大,基本都落在评估区间内。最终,建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0.88%,和我预测的中性值+0.64%相差无几。
建行的年报营收分析中多数数据都在我预期内,唯一一个超出我预期的指标就是净利息收入。特别是第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环比正增长接近3%。建行第四季度的总资产规模同比变化不显著。所以,大概率是建行的净息差环比出现了好转的趋势。
我们首先看一下净息差的同比数据,如下图1所示:
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建行的净息差绝对值在几家国有大行中依然是保持领先的。净息差同比下滑19bps,下降幅度比2023年的31bps明显收窄。净息差下降主要是受资产收益率下滑27bps的影响。建行的资产结构中按揭贷款占比较高,去年的LPR下调和存量按揭第二次利率下调对建行资产收益率造成的冲击较大。
我查了一下2023年的数据,去年的资产收益率下滑21bps。也就是说建行今年在资产收益率下滑更多的情况下依靠负债成本的管控得力,延缓了净息差下滑的速度。在负债端,建行的负债成本下降了10bps,其中存款成本下降了12bps。
看完同比数据我们再看看环比数据,根据建行各季度的净利息收入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单季的净息差,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第四季度建行的净息差环比持平,其中资产收益率下降17bps,这主要是存量按揭二次重定价的冲击。我们欣喜地看到建行第四季度的负债成本出现了显著地下降,环比下降了20bps。这里面有央行指导存款利率下调,压低同业活期利率的作用,也有建行自身资产负债调结构的效果。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四季度。同样都是面对存量按揭利率下调。2023年第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12bps,2024年第四季度建行的净息差环比持平。应该说相比可比同业,建行的负债管控展能力确实更优秀,这也说明高管团队去年制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是明智的。
3,资产分析:
从2024年年报看,建行总资产40.57万亿,同比2023年同期增长5.86%。其中,贷款总额25.04万亿,同比增长8.48%。更多的数据请参考表3:
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建行贷款的同比增速连续第二年高于总资产的增速,这说明建行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在和实体经济更贴近的信贷资产上,减少了低收益的同业资产配置。
建行的信贷投放明显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等方向倾斜。在普惠金融方面:2024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4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54.16亿元,增幅12.01%,高于对公贷款余约3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36万户,较上年增加18.51万户。
除了普惠金融外,建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增速26.63%,绿色贷款的余额是4.7万亿元,增速20.99%。这些方向信贷投放的力度远超一般对公贷款增速。
当然,资产负债表里也不全是好的因素。存款,特别是对公存款的负增长算是一个隐患。虽然,我们都知道去年整体银行业的企业存款是同比负增长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银行凭借坚实的客群基础保持了企业存款的同比增长。存款增速偏低未来会影响银行的扩张速度和负债成本,这一点我们需要持续观察。
不过,在建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建行的高管对于存款增速放缓也做了较为积极的回应,提出了聚焦客户深耕,以“圈链群”服务模式为抓手,强化综合服务,扩大产品覆盖,实现高效触客和批量获客活客。个人理解,“圈链群”本质上就是构建强大的金融生态场景通过场景将客户和资金留在建行体系内。虽然,“圈链群”的作用短期内还没有体现在存款增长上。但是,我观察到这一打法已经在个人支付等领域中有所体现。在2024年个人线下消费低迷,各家银行信用业务集体萎缩的环境中,建行的银行卡手续费保持了正增长。
4,不良分析:
根据2024年年报,建行的不良贷款余额3446.91亿比三季报的3469.06亿下降了22.15亿。不良率1.34%比三季报的1.35%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3.6%和三季报的237.03%比下降了3.43个百分点。拨贷比3.12%比三季报的3.2%下降了0.0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在同类银行中依然保持较优水平。
根据建行的年报,全年核销562.94亿,转出375.51亿。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94.35亿,所以建行全年新生成不良至少为562.94+375.51+194.35=1132.8亿,和2023年同期的1042.49亿相比增加了90.31亿。建行重组贷款1208.61亿元,较上年增加670.37亿元,占比0.47%。
虽然现阶段的不良信贷指标反映出当前的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存在。但是,作为潜在不良池子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89%,较上年末大幅下降0.55个百分点。另外,反映建行资产质量的前瞻指标——正常贷款迁徙率,出现了显著改善。2024年建行的正常贷款迁徙率1.07%,显著低于2023年的1.61%和2022年的1.57%。可以说这让我们看到了建行资产质量改善的迹象。
5,资本充足率分析:
按照建行2024年年报披露,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48%比三季报的14.1%上升了0.38个百分点,和2023年同期的13.15%相比,大幅上升了1.33个百分点。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建行2024年风险加权资产是21.85万亿,比2023年的22.4万亿略有下降。这说明建行在2024年充分利用新版中国版巴III公布的契机,积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达到了总资产增长的同时,风险加权资产同比下降,节约了风险资本金。
6,点评
2024年对于建行来说是践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年。虽然,受到我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信贷需求不足,个人还款能力不佳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印象,建行的营收压力依然很大。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高质量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建行的部分前瞻性指标已经出现明显改善:负债成本大幅下滑使得净息差的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环比持平;资产质量的前瞻指标——贷款关注率和正常贷款迁徙率大幅改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显著提升。
最有引用张金良董事长在年报致辞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语: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永葆赤忱、勇担使命,伴随中国经济的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建设银行(SH6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