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扭亏为盈,青瓷游戏(6633.HK)长线运营、创新储备、全球化的“战略耐力”验证)
在中国游戏产业深度转型的“双重变奏”中,战略演进路径愈发清晰,存量市场用户的价值深耕与全球增量空间的开拓形成协同演进。这在政策红利释放以及市场需求增强的驱动下,也正不断推动行业迈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
例如,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将游戏产业纳入政策支持领域,行业政策导向愈发清晰,鼓励传统文化赋能、原创IP培育及全产业链消费延伸,为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产业基本面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游戏玩家数量、ARPU值等多项数据均创下新高,玩家的游戏意愿与消费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突破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用户规模约为6.74亿,同比增长0.90%;用户ARPU值同比提升6.73%至485.52元。
图: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以及中国整体市场APRU值
数据来源: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并且,供给侧改革同步深化,各大游戏厂商都具有较多的游戏储备,特别进入2025年后,前两个月分别发放国产游戏版号123款和110款,进口游戏分别发放13款和3款,展现出行业创新活力的加速迸发。
图:游戏版号发放情况
数据来源:中原证券
青瓷游戏的最新财报表现恰是这一趋势下的微观注脚。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28亿元,其中海外收入规模及占比持续增长,由去年同期28.47%上升至43.93%。毛利率达57.8%,得益于诸如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变动等成功扭亏为盈,取得归母净利润达5,112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亿元,为后续产品研发及全球化布局提供充足弹药支撑。
在用户运营层面,青瓷游戏亦展现出存量时代的精准把控能力,一系列数据充分印证公司在行业波动周期中展现的运营定力。
2024年,公司用户规模持续扩容,全球累计注册玩家逼近1亿大关,同比增长11.24%,月均活跃用户(MAU)达236万,付费用户转化效率保持稳定;月平均付费用户数约为23万名,平均每付费用户收益(ARPPU)达265元,展现核心用户群体的高付费能力。
关键财务指标的改善,折射出行业“提质增效”发展主线的实践成效。不妨来看一下,过去一年青瓷游戏都做了些什么?
长线运营构筑护城河,经典IP焕发新生
在存量竞争主导的游戏行业,从业者逐渐形成共识:产品上线只是商业价值释放的起点,后续的运营与深化发展才是关键。
在这阶段,若游戏厂商希冀充分挖掘游戏产品的商业价值,IP的长线运营能力无疑是一大核心所在。
青瓷游戏通过构建“内容更新+跨界联动”的方式,为旗下IP注入新的活力和吸引力,有效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彰显出强劲的IP长线运营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例如,公司标志性产品《最强蜗牛》在去年的四周年节点上,与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的合作突破常规商业联动框架,将文化元素深度植入游戏场景,配合《葫芦娃》、《小红帽》等经典IP年轻化重塑。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游戏累计注册玩家达到2,905万,累计取得约36.29亿元流水的市场表现。
这种立体化运营思路在《提灯与地下城》项目中同样见效,2024年其与“哪吒”IP的深度联动,推出自游戏上线以来最大的版本更新,更是通过玩法革新激活了用户生态,年内取得收入约1,359万元,同比大增43%。
值得注意的是,青瓷游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也已突破常规运营周期。
上线八年的《不思议迷宫》在2024年通过Steam平台全球化布局,凭借免费下载策略和内容优化,不仅跻身全球热门免费游戏榜第六名,更在核心玩家群体中获得“特别好评”的评价,验证了经典产品持续变现的可能性。
从商业价值维度观察,青瓷游戏的长线运营策略成功实现了三重目标:激活存量用户价值、拓展增量市场空间、构建文化附加价值。这种新老产品协同、跨平台渗透的运营模式,已成为公司业绩稳定的压舱石。
“创新储备+全球化”双重驱动,多条腿走路蓄力突破
当然,仅依赖对现有产品长线且精细化的运营,是无法满足游戏厂商持续发展的需求。
青瓷游戏形成“创新品类风险对冲和成熟产品全球化复制”的组合拳,在夯实基本盘的同时开辟新战场,为后续增长埋下伏笔。
在创新产品矩阵构建上,《阿瑞斯病毒2》的成功验证了IP续作开发方法论,其采用了前作独特的俯视视角及清新的圆珠笔画风,既延续前作用户情感联结,又通过玩法迭代获玩家一致好评,在上线后的四个月内就实现2,318万元的首年营收。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自研项目《项目E》的突破性尝试。作为一款创新融合地图探索、背包管理、资源收集等玩法的SLG游戏,这种对传统品类框架的突破,或将重构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预计将于2025年进一步扩大测试规模。而根据小说《大主宰》IP改编卡牌游戏《项目W》,则展现出经典网文与游戏载体融合的文化增值可能。
同时,青瓷游戏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呈现出梯度渗透特征。
据伽马数据、游戏工委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自研游戏在海外销售收入重回正增长并创规模新高,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2014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67%,显著高于国内游戏市场同期11.0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这一行业性增长在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中得到印证,2024年海外收入规模及占比持续增长,由去年同期28.47%上升至43.93%。
图: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
数据来源:伽马数据、游戏工委
《最强蜗牛》持续拓展东南亚及欧洲市场的覆盖。例如,在日本上线两周年,其通过《三丽鸥》、《开罗游戏》的本土化联动巩固地位,且预计今年将在韩国上线;在越南借助文化相近性快速破冰,一度登顶iOS免费游戏下载榜;在欧洲,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及意大利语等多语言版本的推出,则标志着向主流市场的纵深突破。年内,该游戏境内外取得收入约3.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肥鹅健身房》在日本上线后双榜登顶(日本地区iOS免费游戏排行榜及Google Play免费游戏排行榜)的案例,其通过《蜡笔小新》IP联动实现的用户破圈,验证了休闲品类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实现年内5,974万元的收入。
另外,公司与中手游合作的剧情卡牌手游《新仙剑奇侠传》上线东南亚,发布英语及泰语版本,登顶新马及泰国地区iOS免费游戏排行榜,则展示了国产经典IP海外再开发的商业潜力,9,760万元的区域收入印证了本地化发行能力的成熟。
在笔者看来,这种战略打法本质上构建了动态平衡机制:创新品类的测试为未来增长打开估值空间,成熟产品的全球化复制则为研发投入构筑财务安全垫。
当国产游戏出海从战术选择升级为战略必需,青瓷游戏的产品储备和全球洞察能力,正在为其开辟广阔的新航路。
结语
当下,港股开启技术性牛市行情,背后暗含的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富途牛牛数据显示,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以超40%的涨幅领跑全球,这场由DeepSeek大模型革新、政策红利释放、南下资金增持共同催化的价值发现运动,正在重塑科技板块的估值体系。
特别是AI技术对游戏产业的深度赋能,已从效率工具升级为生产力革命,不仅提升现有产品体验,更孕育着原生AI游戏的新物种机遇,这为具备技术储备的厂商打开了估值上行空间。
青瓷游戏在这场科技革命与资本共振中,则展现出独特的配置价值。当前公司市销率2.25倍相较行业平均3.67倍的估值折价,与其基本面改善形成明显错配。
随着2024年实现业绩扭亏为盈,公司通过用户需求深挖、玩法持续创新及全球化布局建立起抵御行业波动的经营韧性,相信市场终将重新认知青瓷游戏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