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软CEO纳德拉的哲学思想(全球股市估值图))
出生于印度、现年58岁的萨提亚·纳德拉,1992年加入微软,2014年上任CEO。
一路走来,纳德拉经历了数字技术革命的四次变革,首先是PC,随后来临的是移动互联网,再然后是移动云,现在是AI。在移动互联网中无所作为的微软颇受诟病,好在纳德拉上任CEO后将微软重心转向云计算(Azure)和AI,推动Azure成为全球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让微软没有再次落伍。在AI时代尚未到来的2019年,微软又投资了OPENAI。担任CEO以来,公司股价上升了33倍,纳德拉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智慧征服了市场和投资者。
本文根据纳德拉2017年以来的公开演讲和分享整理,其中的真知灼见或许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启发。
?盖茨曾说:“人们往往高估一年的技术进步,低估十年的变革进展和影响。”
?我们的业务必须是目标本身,而不能仅仅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手段。它必须是一个目标,否则就不是一项业务。
?人们只有在他们可以从工作中找到一些真正的、深层次的意义时,他们才会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
?不要等到下一份工作才开始尽力做到最好。这意味着,不论你手头的工作是什么,都要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中,用你全部的热情和能量去挑战,尽可能地扩大工作的范畴。
?从古希腊到现代硅谷,只有一个东西会使文明、国家、公司衰落—傲慢自大。
?这正是一名真正的CEO该做的事情:挑战主流观点,并赋能团队,让公司内部的人去推动变革。
?OpenAI证明:一个全新的公司可以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如今科技行业的活力令人难以置信。
加入微软是为了抓住未来的趋势
1991年,我去马士孔尼会展中心参加了一场开发者大会,那时微软首次推出了 Windows NT,也首次介绍了Win32。当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有点马后炮):X86 架构会赢。
当平台转换发生时,往往是不可逆的,尽管需要时间,但趋势是明确的。
这促使我加入微软……我觉得微软是那个能够真正抓住这个趋势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真正成为一股推动技术普及的力量。
如果想法不完整,创始人很难成功
我认为在2000年代,微软并不是没有创新想法,也不是没有尝试新事物。但很多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些机会,因为我们过于沉迷于现有的成功模式,或者不愿意去探索那些不够方便、不够完整的想法。
而真正成功的创业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完整的。如果你的想法不够完整,作为创始人是很难成功的。
在大公司内部,你需要的是一群“再创业者”(re-founders),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拥有完整的构想,并推动公司不断向前。
很多大型成功企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成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当你获得成功之后,很容易忘记是什么让你成功的。许多成功的大公司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当作成功的原因,而不是承认自己只是顺应了潮流。当潮流改变时,公司需要重新塑造自己,而不是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我认为,这正是很多大型成功企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科技企业没有真正的护城河
因为科技行业的网络效应是极其残酷的,如果你能掌控它,它会给你巨大的优势;但如果你站在错误的一侧,那就会变得非常痛苦。
在科技行业,没有真正的护城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让科技行业变得极其可怕。
科技的本质就是不断被颠覆,我们必须不断“射门”
传承与进化
仅仅活得久并不是目标,保持传承与进化才是。如果你想保持传承与进化,就必须不断地构建新的产品,不只是跟上趋势,而是要主动发明新事物。
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不断被颠覆。
没有合作伙伴,就不会有平台的稳定性
微软的基因中有两个核心要素:我们是一个平台公司,也是一个合作伙伴公司。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就不会有平台的稳定性。
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成熟企业,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与微软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关系的伙伴。
我始终关注的是能够创造双赢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微软有利,对合作伙伴本身也至关重要。
在微软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寻找具有雄心壮志的技术创新公司,(并与他们构建)像Intel和Windows、SAP和SQL Server这样的合作关系,它们共同合作并收获了成功。
投资OpenAI
Dario(Amodei)发表的一篇关于规模定律的论文,我意识到这将是AI领域的核心变革方向。当时我做出的那个赌注就是:(核心变革)重点在自然语言领域。如果不是自然语言的突破,我们可能都不会去做这件事。但如果当初OpenAI的方向不是自然语言,我们可能不会走到今天。
在这个阶段,我的观点是:模型本身正在变成云计算中的一种“商品”。
事实上,OpenAI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模型公司,而是一家产品公司,它恰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模型之一。
微软在2019年7月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成为其独家云供应商,并承诺OpenAI的技术会优先供给微软业务。这次投资标志着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布局。那时,这只不过是一次尝试,并不是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个AI,仿佛这就是科技领域的问题,对吗?你必须在这种观念成为主流之前就全力以赴,希望它能够成功。
我认为OpenAI是一个知识产权合作伙伴,我们为他们提供系统知识产权,作为回报,他们为我们提供模型知识产权。这种互惠关系,凸显我们对彼此成功的深切关注。
我将他们视为重要的客户,意味着我想象服务其他大型客户一样,为他们提供服务,确保我们有效满足他们的需求。
有人说,微软错失了搜索,很大程度上错失移动之后,又在云方面搭上最后一班车,当你开始考虑下一个大的阶段性转变时,似乎你与团队中其他人,比如凯文·斯科特,很早嗅到谷歌在AI方面可能领先,拥有DeepMind,你决定投资OpenAI。
实际上,现在我们正进行第四次转型,也就是AI,不仅是别人做了,我们需要做一样的事。有时,快速跟进可以,也行之有效,不应该出于嫉妒而做事,我认为这是我们学到最艰难的教训之一。
重要的是,你有做这件事的理由,而且你可以做得更好
对我说,很多转型都是为确保你认识到自己结构性地位。你真的需要很好理解,你的合作伙伴与客户希望你赢,允许你做什么,先做显而易见的事。这是战略的基础,我认为这才是关键所在。
参与伟大的游戏:选择赛道比竞争本身更重要
竞争的真正意义。到了我现在的人生阶段,我越来越意识到:“我要专注于正确的竞争游戏,而不仅仅是沉浸在竞争本身。”
我发现,创业者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需要定义自己的公司,决定自己要进入的竞争赛道。
因此,他们总是在思考:我到底想要玩哪种游戏?竞争的真正挑战是确保自己在“正确的竞争格局” 里。
决定成败的关键是:如何在正确的竞争格局里抓住正确的机会
竞争的格局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我越来越清楚。
你想要进入的是一个拥有优秀竞争对手的行业,而不是一个你可能是赢家,但并不真正伟大的行业。
我的思维方式已经从 “玩游戏” 转变为 “选择正确的游戏”。这让我更加关注:我们到底在玩哪种游戏?这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参与的竞争?在“最伟大的游戏” 中竞争,是一种礼物。
身处计算机时代,能够投身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科技竞赛,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真的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最重要的一课: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
你需要每天都要不断思考如何让你所做的事情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我过去几十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没有长久的价值,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开始,无论是曾经赢得的竞争还是失去的竞争,都有机会重新开始。
重点要考虑AI科技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如果人工智能会成为下一个重大的通用技术,那么需要真正思考的是,假设科技投入在接下来的5到10年内从5%增长到10%。那么剩下的90%会发生什么?而铁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铁路本身,而在于它对整个英国经济的影响。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这就是我考虑科技及其未来如何影响更广泛社会和经济的方式。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孕育出了下一次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每一次技术的创新突破都建立在前一次成功成熟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PC的普及,网络是不可能出现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孕育出了下一次技术突破的可能性。然后,这一次突破又超越了前一次。
云技术、移动设备和边缘计算的PC催生出的AI时代。未来的AI不仅会涵盖认知工作,AI也将加速科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许多新的事情发生。
微软公司最近在做一个材料科学的模型,在理想环境中它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微软与当地的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合作,有效地将新电池材料中的锂含量减少了70%并生产出来。
当量子计算加上人工智能,我认为可以成为科学的极速推动器。微软正在这条路上加速突进。
同理心是所有创新的源泉
创新从何而来?创新源于我们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未明确表达的需求,关键在于需求未被满足且未被明确表达。
你必须有更深地理解无论你在查看数据日志,还是在听取客户反馈。这不仅仅是他们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你要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
学习设计思维,而设计思维实际上就是应用同理心。同理心是所有创新的源泉。这是关于能否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来自你独特的、未被表达的需求。我是说,用你天生的好奇心,去了解他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创新。
你需要找到能够盈利的解决方案来应对人类和地球所面临的挑战”追求利润是一个好的动机因为这意味着你在竞争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资源同时面对竞争。我认为同情心是创造出盈利、具有竞争力的优秀解决方案的必要条件,这些解决方案需要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而不是进行某种权衡。
总在思考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实现创新
我总是在寻求,我能从别人那里学习到什么?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的属性,那就是我不会每天醒来就想着我已经知道的或我擅长的东西。我会想,“我有哪些弱点?我需要和谁交流?我需要见谁?我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周围的同事发挥他们比我更强的技能?”这就是我的思维方式。
我不是每天起床都告诉自己,哇,因为我在某方面很擅长,所以我就去做那个。恰恰相反,我的思考方式完全是反过来的。
不是每天都要过得如履薄冰,担心如果我不学习新的东西,我就会失败。我更在意的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从而能创新。这就是我的看法。
发现价值,提示风险,全球股市估值图每周更新,欢迎指正。
对比3月20日,全球股市市盈率估值:
标普500指数上涨了0.8;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0.5;
日经225指数上涨了0.1;
胡志明指数上涨了0.1;
印度SENSEX指数上涨了0.8;
上证指数下跌了0.3;
沪深300指数下跌了0.3;
创业板指数下跌了0.9;
德国DAX指数下跌了0.1;
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了0.2;
法国CAC指数下跌了0.1;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了0.5;
香港恒生企业指数下跌了0.5。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