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重汽(03808.HK):营收利润双增长,重卡龙头迎来发展新阶段)
2024年,中国重卡行业整体运行承压。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重卡销量为90.17万辆,同比下降1.03%。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公路货运市场低迷以及库存积压等因素,共同导致终端需求乏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头部企业凭借战略调整实现逆势突围。
从重卡企业的销量来看,中国重汽成为少数实现正增长的龙头企业,全年共计销售重卡245031辆,同比增长4.6%;市占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了27.2%,斩获年度重卡销量第一、市占率第一。
恰逢如今又是一轮财报季,近期中国重汽也发布其2024年财报,不妨让我们结合其最新的成绩单,来观察一下这个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
营收利润双线突破,全球化布局与新能源转型构建增长双翼
整体来看,中国重汽的2024年业绩可以用"高质量增长"来概括。
2024年,中国重汽实现营业收入950.6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58.58亿元,同比增长10.16%。
中国重汽2024年财报数据的逆势增长,折射出企业战略调整的精准性与执行效率。
在重卡单价承压的行业背景下,中国重汽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实现了毛利的稳定扩张,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绝对毛利增长达13.3亿元,展现出企业以量补价的能力。这种韧性背后,既得益于海外高端市场占比提升带来的溢价空间,也得益于新能源车型对传统燃油车利润缺口的填补。
在海外市场,中国重汽早已突破单纯产品出口的初级阶段,转向本地化运营的深水区
一方面,中国重汽建立了覆盖非洲、中东、中南美、中亚和东南亚等主要新兴经济区域、金砖国家和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家和香港等部分成熟市场的国际市场网络布局。利用其完善的全球化布局,中国重汽不仅规避了贸易壁垒风险,更建立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迭代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重汽在全球110个国家设立了80 个海外代表处和办事机构,发展了200多家经销网络,成立了10家海外附属公司,建立了29个境外合作KD生产工厂。
另一方面,中国重汽还在深度强化其品牌建设。2024年,公司成功在德国汉诺威车展亮相,并在迪拜、印尼和墨西哥等地举办多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更标志着其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智造"跃迁。
聚焦到数据层面,这种战略升维使得重卡出口量在行业存量竞争下仍然保持了高增长。2024年,中国重汽重卡出口13.4万辆,同比增长3.1%,出口销量和收入持续攀升,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二十年稳居中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
新能源赛道的爆发式增长则为企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加294%,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技术储备与场景深耕的双重突破。在牵引车市场,15L大马力燃气牵引车通过热效率提升实现能耗降低,市占率跃升9.7个百分点;在工程车领域,针对渣土运输场景开发的8×4电动车型,通过电池快换技术与车电分离模式破解续航焦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布局:纯电、混动、氢燃料三条技术路径的并行研发,既规避了技术路线颠覆性风险,又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形成组合优势。当行业仍在争论技术路线时,中国重汽已通过"技术货架"模式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超过27亿元,占行政开支的55%,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也正是这样的探索精神,推动核心技术突破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确立了公司的产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结语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2024年,中国重汽以战略定力书写了逆势突围的范本。其全球化布局与新能源转型的双轮驱动,不仅打破了重卡行业的周期魔咒,更勾勒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阶路径。
那么,若站在当前节点继续往后推演,中国重汽能否获得持续增长?笔者认为大概率是可以的。
短期来看,今年开年以来,得益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协同复苏,中国重卡行业景气度显著回升的态势已现端倪。鉴于行业拐点已经确立,中国重汽作为重卡行业的绝对龙头,理应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长期来看,在政策红利释放与产业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重卡行业正站在"油车换新+新能源替代+海外扩容"的新周期起点。而中国重汽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有望将行业的需求势能转化成高质量发展动能,成为供需共振下率先打开百万级增量空间的标杆企业。
对于这样一家战略定力与成长动能兼备的龙头企业,中国重汽的价值应当被市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