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毕马威:首季香港IPO集资额177亿港元 高于去年同期近3倍 全球排名第四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4-01 18:58: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毕马威:首季香港IPO集资额177亿港元 高于去年同期近3倍 全球排名第四)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日,毕马威发布的《中国内地与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回顾》中表示,受惠多宗大型新股上市成功,首季香港IPO集资额达177亿港元,高于去年同期接近三倍,创下自2021年以来第一季度的新高,而全球集资额排名第四。

2025年第一季,全球上市宗数为283宗,筹集了282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集资额上升4%,上市宗数持平。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在集资额方面领先全球,占全球IPO集资总额约30%。东京股票交易所因完成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的IPO而排名第三。香港股票交易所则位居第四。

据毕马威中国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行业香港主管合伙人朱雅仪表示,在两会过后,中国证监会提出了新一轮资本市场优化,旨在推动全面投资改革,优先考虑高质量发展并降低风险。特别是支持尚未盈利但具有高质量的科技初创企业上市,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科技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香港IPO市场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的强劲势头,在2025年初迎来了良好的开局。香港首季IPO的出色表现不仅得益于上市宗数增加了25%,更因为第一季有六宗IPO的集资额超过了10亿港元推动平均交易规模增长了193%。

随着DeepSeek的普及,市场对中国内地科技公司的兴趣显著增强,对整体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香港2025年第一季度的五大IPO中,三宗均来自消费行业,其中最大一宗IPO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茶饮连锁品牌。

增长势头亦反映在IPO申请数量上,目前申请宗数已增至120家企业,较2024年年底86家有显著增加。这一升势主要源于本季度有51家企业首次提交申请,而上季度仅有24家。此外,“A+H”上市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睐,首次提交申请的企业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A股的上市公司。

港交所最近就有关优化IPO定价流程及公开市场的相关监管框架进行检讨,建议措施旨在为公司在资本管理结构和增强流动性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针对通过“A+H”上市模式的企业。

在2025-26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港府强调一直致力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提出一系列支持IPO市场的政策及措施,包括优化审批流程、增加海外认可交易所,以及设立专门的「科企专线」,为有意在香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谘询和指导服务。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投资者信心的提升以及近期的AI热潮正促使更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内地科技公司考虑通过特专科技公司通道来港上市。毕马威称还留意到一些规模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于近期提交了香港上市的申请。通过聚焦高增长行业并吸引更多“A+H”公司,香港IPO市场将迎来充满活力的一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