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分化,分化,再分化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01 21:20: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分化,分化,再分化)

告别了高速增长期的新茶饮行业,头部阵营正呈现出业绩加速分化的态势。 

近日,新茶饮赛道5家头部企业(蜜雪集团、茶姬控股、古茗、奈雪的茶、茶百道)年度业绩数据陆续出炉:2024年,5家企业营收共计超558亿元,其中,蜜雪集团以248.3亿元营收蝉联行业榜首,是茶姬控股的2倍、古茗的2.8倍、奈雪的茶和茶百道的5倍左右,其净利润(44.37亿元)超过其他4家的总和。 

从爆发期到内卷期再到分化期,是很多行业的发展规律,新茶饮行业也不例外。目前看来,行业集中度正在持续提升,马太效应也在清晰显现:蜜雪集团总营收、净利润、门店数量等均蝉联行业首位,堪称断档式领先,同为头部的其他企业则只能望“雪王”之项背。 

有人将这归结为“得低价者得天下”,也有人把这概括为“规模才是王道”。乍听似乎不无道理:要知道,最会赚钱的蜜雪冰城,就是消费左移背景下的“顺周期王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茶饮赛道第一股奈雪的茶,它正深陷困局,客群基本盘在萎缩;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已逾46000家,作为对照,利润转亏的奈雪的茶只有约1800家。 

但细看会发现,这些结论失之偏颇:如果价格低就行,那很难解释为什么同为高端茶饮代表的霸王茶姬,营收同比增长167.4%、利润同比增长213.3%,成为新茶饮领域的“超级黑马”?如果规模大就可以,那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近年来扩张迅猛的茶百道,营收利润为负增长,被同是中端茶饮代表的古茗甩开距离? 

透过表象看内里,进入“后扩张时代”的新茶饮行业,已经过了拿到头部号码牌就能“喜提”高速增长的阶段,而是到了靠精细化运营与差异化创新决胜的时期。 

前些年,新茶饮踩着“新消费”的风口红极一时,喜茶、奈雪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头爱,茶颜悦色则是“黄牛”手里的“硬通货”。 

而今时过境迁,有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注意:第一,国内新茶饮门店数量已达40多万家,餐饮大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国奶茶店新开数量达到11万余家,但与此同时,关门的奶茶店约有15万家;第二,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资本热度也同步降温。 

在此情形下,蜜雪冰城优势强化、霸王茶姬高端突围与奈雪的茶股价暴跌、茶百道增长失速,共同勾画出了新茶饮行业的生存图鉴:谁能更好地向供应链优化要效率,向产品模式创新要增量,谁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说起蜜雪冰城,很多人会想到它的供应链网络与仓储物流体系: 5大生产基地加27个自主运营仓库,托起了其核心原材料100%自产、逾90%县级行政区划可实现12小时内触达的高效网络,支撑起了“以极致低价撬动规模,以规模反哺成本优势”的正向增强回路。 

目前正摁下IPO进度条的霸王茶姬,则采用“超级单品”策略,集中于“原叶鲜奶茶”品类,让生产流程高度标准化、供应链简捷化,避免了高昂的冷链仓储物流成本。其招股书披露,2024年,其物流成本占全球总GMV比例不到1%,库存周转天数为5.3天,为全行业最低。 

控制整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是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的制胜法门,也是决定新茶饮企业能否建立相对优势的关键因素。若成本降不下来,扩张的门店只会变成增加的负担;若效率提不上去,扩大规模只会拉低单店坪效。 

奈雪的茶品牌力强劲,但鲜果茶难以标准化、高端定位下的“大店模式”带来的超高成本、外部供应链带来的扩张困境,再叠加当下消费趋势的影响,都绊住了它做大做强的步伐。财报显示,其一线城市门店日均收入从2023年的1.2万元降至2024年的8900元,高端“第三空间”模式遭遇滑铁卢。

跟奈雪的茶直营店占比超8成不同,茶百道加盟店占比超90%,但对加盟收入的高依赖性,在加盟店数量已逼近阈值的情况下,茶百道必然步入瓶颈。伴随加盟店遍地开花而来的,还有物流成本与仓储费用的增加。 

头部效应和幂次定律不会在新茶饮领域失效。可以预见的是,在新茶饮行业的下半场,分化、分化、再分化仍是大势所趋,“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只会愈发明显。 

要想在深度洗牌中站稳脚跟,就看能不能实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拿捏规模与创新的平衡了。若能,就可以为穿越周期增加筹码;若不能,没准就要在这场“新茶饮战争”中提前出局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古茗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