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风向】多部门力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银行保险科技金融发展方案出台)
多部门力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民营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4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下一步,将深入推进“信易贷”,持续扩大归集共享范围;推动证券、保险领域的金融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创新研发多元化征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
来源:
银行保险科技金融发展方案出台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支持各级政府、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创业投资基金、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科技金融制度逐步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不断完善,外部生态体系持续发展,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保障,加快实现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来源:
百镜大战打响,2025年或成AI眼镜爆发元年?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新宠,正逐渐从“小众尝鲜”走向“大众普及”。从百度推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到闪极的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再到CES展会上多达40余款的AI眼镜新品集体亮相……科技巨头和新兴势力纷纷入局AI眼镜,产品形态百花齐放。近期,“百镜大战”在AI热浪中打响。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音频眼镜及音频拍摄眼镜预计出货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这一预测的背后,是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与产业红利的合力结果。
来源:人民邮电报
“一脑多态”赋能,7款人形机器人解锁多元应用场景
日前,由优艾智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创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次对外公布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矩阵,而其“一脑多态”,即一个机器人智能大脑适应多种机器人本体具身形态,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不同形态的机器人。
此次该研究院公布的人形机器人系列包含7款产品,根据应用场景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机器人定位,涵盖双足、轮式、四足、履带式等形态。其中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巡霄”针对大面积复杂室内场景,拥有长续航和高灵活性的特点,已应用于能源行业配电间操作等领域。
来源:新华网
国务院国资委就“人工智能+”密集发声 强调加快打造“杀手锏”技术
3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更加突出”方向;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在“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上表示,要共同推进范式转型,紧跟前沿动向、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AI for Science”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新钥匙”,积极拥抱“科学智能和机器猜想”;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显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民主与法制》周刊发表的署名文章提到,要“高质量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颠覆性领域加强布局,加快打造一批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
来源:证券日报
上海海关保障全国首次药品直供邮轮完成出口通关试点
今年一季度,上海海关所属宝山海关(简称宝山海关)累计监管各大邮轮公司通过直供模式向海关申报物资约1400万元。4月1日,在宝山海关监管下,首批国内采购药品顺利补给至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标志着全国首次以邮轮直供物资方式完成药品出口通关试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