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娃哈哈又出大动静,宗馥莉究竟在闹哪样?丨正经短评

来源:正经社 2025-04-03 22:15: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娃哈哈又出大动静,宗馥莉究竟在闹哪样?丨正经短评)


文丨郭小兴 詹詹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200字)


宗馥莉又闹出了大动静。

这一次,被娃哈哈员工称为为"史上最荒诞愚人节玩笑"。

4月1日凌晨,娃哈哈内部悄然发布8份免职通知,涉及集团总部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既有祝丽丹、严学峰等宏胜系高管,也有深耕娃哈哈多年的元老级人物。

更耐人寻味的是,员工打开工作软件后赫然发现,使用多年的"Hi娃哈哈"已悄然变为"宏胜集团",所有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已同步重置。

这场无声的数字化迁徙,让基层员工首次直观感受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有员工透露,早晨9点后登录系统时,页面直接弹出强制更新提示,"连缓冲期都没有,就像被突然推进另一个世界"。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到底是什么?

要解答上述疑问,恐怕还得从宏胜集团说起。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最初为娃哈哈的代工厂。宗馥莉2007年独立执掌后,将其从代工厂发展为覆盖饮料全产业链的企业,涉及生产、包装、物流、营销等领域,拥有20个生产基地和40多家子公司。

可以说,相比于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宏胜才是宗馥莉的老家和底牌。

事实上,宗馥莉对娃哈哈的“宏胜化”改造从她在2024年正式继承父亲宗庆后29.4%股权后就正式开始了。

变化首先从人事开始。在宗庆后去世后的两个月内,娃哈哈的核心高层基本被替换成了宏胜的高管,包括娃哈哈的人事总监祝丽丹与财务总监洪蝉蝉。2024年4月以来,部分娃哈哈员工被分批要求转签劳动合同到宏胜。

有老员工透露,娃哈哈的经销商资源乃至生产业务,都在向宏胜旗下公司转移。

在老员工看来,这已经不像是普通的管理权交接,更像是宗馥莉的一场自立门户。如同她8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对我来说,我不想做个继承者。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呢?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那就是一种拥有,不是继承,对吗?”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宗馥莉在集团业务转移、销售政策调整乃至员工福利方面的动作,不排除是掌权后树立权威与进行内部换血的手段。

“宗馥莉既没有宗庆后在娃哈哈体系内的权威,也没有宗庆后累积下来的深厚政府关系资源,因此,她必须在稳定娃哈哈现有业务基础的同时,尽快地加强对娃哈哈的控制力。至于缩减公司福利,或许是在为娃哈哈未来发展新业务累积资源。”沈萌分析道。

可以看出,宗馥莉在下一盘大棋。接任董事长150天内便完成15名资深高管更替,宏胜系精英全面入主核心岗位。

这种"双轨制"管理模式,既延续了娃哈哈传统渠道优势,又植入了市场化基因。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截至目前,对于这场静默的权力重构,宗馥莉团队尚未向外界进行正式回应。从近年动作看,其试图通过宏胜系打造 "第二增长曲线" 的意图明显。宏胜旗下的KellyOne品牌是宗馥莉的自有品牌,定位年轻市场,与娃哈哈形成差异化竞争。然而这种改革既面临员工维权、法律纠纷等内部阻力,也需应对国资监管、市场竞争等外部挑战。

在代际交接与国企改革的双重命题下,这家由“女二代”掌管的饮料巨头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