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多家自主车企喊话:燃油车依然关键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04 12:39: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家自主车企喊话:燃油车依然关键)

近期,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的多位高管在公开场合频繁表态称,未来吉利将继续加强在燃油车板块的投入。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更是直言:“再过两三年,中国一定会做到‘油电平权’。到时候资本市场(对车企)的估值(策略)也会生变,如果一家车企没有油车,就会是个缺陷。”

在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城汽车CTO吴会肖也对外表示,由于要考虑全球市场,以及国内还有一部分燃油车用户,因此长城汽车会继续在燃油车领域进行投入。

几年前,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曾多次公开强调要继续在燃油车技术上加大投入,彼时其言论被一些行业人士批为传统车企故步自封。如今,在新能源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风向开始转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唱多”燃油车。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过去几年,在‘电动化压倒一切’的语境下,关于燃油车的声音一度被边缘化,丰田章男之类的‘异类’也一度被误解。但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下半场,现实比理想更具说服力。电动车面临补能焦虑、保值率低、整车盈利难等问题的困扰,而混动技术、先进燃油机在某些工况下反而展现出更高的能效和更强的适用性。这时候,一些车企重拾对燃油车的重视,这不是逆风翻盘,而是顺势而为。”

“保卫”燃油车

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时代第一个举起了保卫燃油车的大旗。

3月20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2024年吉利汽车财报会议上表示,吉利汽车始终认为未来的动力形式是多元化的。燃油车是汽车工业百年来技术积累的体现,海外燃油车市场比重依然较大,发展燃油车是吉利的优势,吉利有能力做好燃油车。他称:“未来,吉利的燃油车板块不仅不会收缩,还会继续加强。公司会聚焦产品,打造爆款,同时加速燃油车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全球渠道建设。此外,‘千里浩瀚’(智驾方案)也会进一步赋能燃油车板块,推进‘油电平权’。”

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淦家阅再次强调:“吉利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燃油车仍然是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比例超过50%,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占有量,公司仍然会在这一领域加强投入。”

在市场上,吉利汽车旗下的星系、博系等燃油车产品销售情况较好,吉利也已成为自主品牌燃油车销量第一。其中,星瑞已是中国品牌燃油轿车销量冠军,星越L则是全品牌燃油SUV市场的销冠。

除了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汽车大厂也并未停止对于燃油车技术的研发。2024年至今,长城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发布了多项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主要集中在柴油动力、混动技术优化及经典车型迭代等方面。例如,近期长城汽车推出了柴油版二代哈弗H9;坦克300新增汽油、柴油及Hi4-T三种动力版本。

广汽集团原董事长曾庆洪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提出,2030年汽车市场将形成“433”结构(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并呼吁政策应保障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平权发展,反对“一刀切”式转型。

霍虹屹认为,从本质上看,企业的战略永远不只是“跟趋势走”,而是“跟需求走”。一个典型的误区是将“技术进步”误解为“用户全体的统一跃迁”。实际上,不同市场、不同人群,对于技术形态的接受程度各异。对很多中国三四线城市乃至海外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依然是成本可控、使用便捷、维护熟悉的最优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继续在燃油车领域投入,并非保守,而是稳健;不是不识变,而是不盲变。

为何是现在?

在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当下,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行业中持有“燃油车就是落后”观点的人大有人在,而为何此时还有企业高喊燃油车的重要性?

首先是因为企业生存危机加深,致使企业开始关注盈利。在持续的价格战中,本就存在盈利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亏损加剧,新能源车企面临不能盈利就出局的严峻挑战。而燃油车作为成熟产品,即便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也能保持一定的利润。

其次,燃油车的需求韧性超出行业预期。2024年中国燃油车销量仍达1857万辆,占比59%。有相关调研指出,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燃油车渗透率仍超60%;在10万—15万元汽车产品价格带,用户对燃油车接受度仍达78%,在长途货运、极寒地区(如东北)等应用场景中,用户对燃油车偏好度达85%。

在市场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乘联会零售口径数据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从53.7%持续下滑至41.5%。这意味着燃油车的渗透率在此期间出现反弹。

三是在海外市场,燃油车的需求远高于国内。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及主要市场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燃油车销量占比约为76%—80%。燃油车在全球市场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对长城、奇瑞、吉利等在海外市场已有一定基础且致力于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车企而言,发展燃油车相当重要。

再者,此前几年吉利、长城、奇瑞等企业的新能源发展较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和转型,这些企业的新能源占比已经实现快速追赶。数据显示,吉利集团2024年总销量为217.66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88.8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41%;长城汽车2024年总销量为123.33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32.1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26%;奇瑞集团2024年总销量为260.39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58.36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22.4%。

从一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角度看,若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均表现较好,无疑意味着其综合竞争力更优。这也是吉利等车企高管强调“动力多元化战略”更重要的原因所在。

对于未来国内及全球汽车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行业中一直有所争论。在新能源高速增长期,有激进的观点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全面取代燃油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燃油车仍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在中国市场,预计未来纯电和混动占比将持续提升,最终纯电可能达到40%—50%,混动占30%—40%,燃油车占20%—30%,燃料电池车占比较小但逐步增长至5%左右。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将促使纯电和混动快速发展,但燃油车在长途运输等领域仍有优势。在全球市场上,纯电占比或达30%—40%,混动占25%—35%,燃油车占30%—40%,燃料电池车占比在3%左右。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纯电和混动增长快,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燃油车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汽车产业各种动力类型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占比将呈现动态变化。”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纯电和混动汽车的占比将逐渐提升,但燃油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全球市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者需求差异较大,各种动力类型的占比将更加多元化。总体而言,未来汽车产业将呈现多种动力类型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 关 村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