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净利润高增与分红险销售下滑 上市险企年报中的火焰与海水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05 11:33: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净利润高增与分红险销售下滑 上市险企年报中的火焰与海水)

“历史最好成绩”“创历史新高”,在近期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类似表述频繁出现在上市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口中。

单从利润指标来看,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增幅在A股上市公司中表现亮眼。

是保单大卖了吗?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给上市保险公司带来巨额利润贡献的,是投资收益。利率中枢不断下移,消费需求透支,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在华丽的利润外衣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究竟如何?那些反映一家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指标又有怎样的变化?经济观察报将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一一拆解分析。

暴增的净利润

“2024年,中国人寿的净利润突破千亿元大关,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2025年3月27日,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的业绩发布会上,首次以董事长身份亮相的蔡希良如是介绍公司的业绩情况。

3月28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新华保险的净利润、总资产、原保险保费收入三项指标一起创下历史新高。

其实不只上述两家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太保”)、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的净利润也都创下历史新高。

诚然,上市保险公司交出了一份华丽的净利润成绩单。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阳光保险的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6.07亿元、1069.35亿元、449.60亿元、428.69亿元、262.29亿元、54.5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8%、108.9%、64.9%、88.2%、201.1%、45.8%。

其中,前5家公司合计取得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日均净赚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7%。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4%,银行业和非银金融行业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0.2%、57.1%,净利润同比增长速度超过10%的行业并不多,汽车与零配件、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也达到了这一水平。

再来看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占比均较大的人身险公司。在财报中,几家公司均披露了人身险业务的经营利润情况(中国平安的数据合并了平安人寿、平安养老以及平安健康险三家公司),这一指标更能反映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能力。虽然归母净利润增长迅速,但是人身险业务的经营利润却出现分化。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以1156亿元的经营利润排在首位,中国平安人身险业务板块次之,其营运利润规模为960.22亿元,新华保险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人寿”)的经营利润规模排在第三梯队,分别为282.17亿元、275.91亿元;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人寿”)经营利润规模也突破百亿,达到105.04亿元。

翻倍的投资收益

跟随利润数据一起大幅增长的,是上市保险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

经济观察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7家两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共实现投资收益8833.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9.9%。

在收益规模上,中国人寿以3082.51亿元排在首位,中国平安以2064.25亿元排在第二位。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的投资收益则分别为1204.94亿元、821.63亿元、796.87亿元、665.43亿港元、198.5亿元。在增长幅度上,新华保险领先,同比增幅达251.6%,此外,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的投资收益涨幅也在1倍以上。阳光人寿则实现了35.8%的增长。

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几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全线飙升,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均达到5.5%或以上水平,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6%、4.3%。2024年,新华保险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5.8%,而其2023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仅为1.8%。

除受市场变化影响外,总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也与会计准则的切换有关。

正如中国人保总裁赵鹏在业绩发布会上所说,实施新准则以来,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波动加大,这是全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按照新准则,公司将更多金融资产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浮动盈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体现在当期利润表中,加大了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随资本市场波动而变化的幅度。这部分浮动盈亏如果没有兑现,随时可能伴随资本市场行情而波动。

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2024年年初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71万亿元,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2万亿元,2027.23亿元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高达1190.63亿元。

保险资金配置的大部分资产为固定收益类资产,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规模占比均在70%以上。

再来看一下剔除股市波动因素的净投资收益率情况。经济观察报统计数据显示,阳光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新华保险的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2%、3.9%、3.8%、3.8%、3.5%、3.5%、3.2%。除阳光保险与2023年持平外,其他6家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均较2023年有所下滑。

随着预定利率下调以及“报行合一”政策的全面推进,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正在降低。在业绩发布会上,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曾表示,目前公司负债端的成本为3.2%。中国平安副总经理、拟任首席财务官付欣表示,无论是新增保单还是存量保单,公司都没有利差损,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一直是高于负债成本的。

进击的人保寿险

判断一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除了观察常规的资产、收入、利润、投资等指标外,还要观察诸多保险行业特有的指标,例如原保险保费收入、保险服务收入、新业务价值(NBV)、内含价值等。

尽管业绩亮眼,但在谈及行业发展时,几家大型险企高管均提及了行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利率中枢不断下移和有效需求不足,这都给保险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挑战。

褪去华丽的利润外衣,2024年保险行业的“里子”如何?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几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均实现了个位数增长。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板块、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3218.21亿元、1060.04亿元、6714.57亿元、1958.66亿港元、2610.8亿元、1705.11亿元、804.5亿元,增幅分别为6.51%、5.3%、4.7%、4.5%、6.8%、2.8%、7.8%。

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调整,预定利率下调滞后一步的保险产品承接了部分用户的挪储需求,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状态。

再来看新会计准则中剔除了投资成分的保险服务收入。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以及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板块的保险服务收入出现了负增长,阳光人寿、太平人寿(境内部分)则分别实现了9.4%、4.6%的增长,人保寿险则实现了23%的增长。

新业务价值是保险公司新业务预期未来产生的利润的折现值,可以简单理解为新单保费对利润的贡献。在2023年的经济假设下,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幅达到了114.2%;新华保险在下调经济假设后新业务价值为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78%;太平人寿、阳光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2%、43.3%;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板块和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幅度则在20%~30%之间。

内含价值是以往的保单在到期之后将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回报以谨慎的贴现率折算到今天的价值。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寿的内含价值为14011亿元,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板块的内含价值为8350.93亿元,太保寿险的内含价值为4218.37亿元,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为2584.48亿元,太平人寿的内含价值为2067.51亿港元,人保寿险的内含价值为1197.31亿元,阳光寿险的内含价值为933.19亿元。

负增长的分红险

寿险行业对利率的变化高度敏感。随着利率中枢的不断下移,寿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压力加大。在应对办法上,几家上市保险公司的高管均提及了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分红险以及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近两年,不少保险公司也接连推出了分红险产品。

例如,在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表示,为应对利率中枢的下移,新华保险计划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重点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不断推出新的分红型产品,聚焦养老财富管理功能,形成高性价比的、有特色的保障产品组合。

太保寿险总经理李劲松也表示,要契合目标客群需求,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险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创新,丰富商保年金产品供给,创新健康保障型产品的供给。

但对于保险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浮动收益的分红险并不容易。龚兴峰表示,新华保险在反复研判之后,在分红险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在业务节奏的把握上将“小步慢走、小步快走”相结合,在不同的渠道体现不同的特色。

2024年,分红险产品市场表现如何,客户的认可度会达到保险公司的预期吗?哪家保险公司的分红转型步伐快人一步?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除中国人寿外,其他6家公司均披露了分红险销售及占比情况。其中,2024年,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板块、太保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人寿分别实现分红险保费收入650.4亿元、555.09亿元、330.1亿元、301.72亿港元、282.78亿元、102.31亿元,分红险保费占比分别为10.32%、21.3%、31.1%、15.4%、16.6%、12.7%。分红险的保费规模和占比,均较2023年有所下滑。在保费规模上,上述6家公司中,有5家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特别是阳光保险的下滑幅度达到了28.3%,人保寿险则出现了18.7%的降幅。6家公司的分红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太平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