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键时刻!重要研判)
【导读】公募投研人士解读上市公司年报:关注科技强国和经济复苏两大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玲
A股进入“年报时间”。截至4月3日,已有118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其中1021家实现盈利,占比近九成。年报业绩披露,如何影响基金经理今年的投资布局?哪些行业具有增长潜力?哪些行业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对此,中国基金报采访了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邹慧、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国泰基金基金经理王阳、民生加银基金基金经理尹涛、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陆阳等6位公募投研人士,一起分析上市公司年报脉络,解读未来市场投资机遇和风险。
兴业基金邹慧:当前阶段配置科技股的主要逻辑在于未来政策和行业的空间,以及对估值提升的预期。
永赢基金李文宾:比较关注AI国内资本开支、半导体国产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从年报可以看到这三大领域的众多代表性企业表现极为出色。
国泰基金王阳:长期角度关注科技强国和科技进步投资主线;中期角度关注经济复苏主线。
民生加银基金尹涛:目前中国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市场还没有给予很好的估值,个人非常看好大创新这条主线。
诺安基金邓心怡:在长期维度上,我们看好AI变革下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当前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存在较大机会。
德邦基金陆阳:AI主题投资正逐步转化为业绩兑现和价值成长,相信未来AI应用和人形机器人的更多细分领域将逐步体现出业绩的增量和成长性。
验证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的
关键窗口
中国基金报:目前A股进入“年报时间”。一般而言,年报业绩披露,对基金公司做好今年的投资布局会有怎样的影响?老基金持仓或新基金建仓的策略是否存在不同?
李文宾:每年上市公司的年报不仅要对企业过去一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的展示和分析,同时,公司管理层也会对企业当前面临的机遇和困难,以及新一年的经营战略作出详细的展望。所以说,年报不仅在财务方面给投资者一个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细节的机会,也让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战略和管理规划。
因此,每年我们都会对重点追踪的行业和相关企业年报进行详细分析和内部讨论。从中我们既可以全面了解企业,亦可以从企业维度总结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陆阳:年报的布局通常对投资布局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会通过年报和季报数据验证各行业景气度和个股的业绩兑现度,进而验证前期的投资策略和观点是否正确,也为调整布局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对于老基金持仓和新基金建仓策略而言,虽然都会根据年报和季报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具体策略还是取决于基金产品的定位和希望达成的目标,基金定位不同,策略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尹涛:年报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财务数据披露得相当细致,通过仔细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可以获得更多隐藏在利润表背后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当前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上市公司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规划未来、调整战略方面,很多都会通过年报传达出来。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年报写得更加清晰、有特点,甚至有激情。4月份也是一季报的披露期,而且披露得更为集中,这会对股价产生较多影响。因此,整个4月市场最关注的应该就是业绩,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邹慧:年报披露期是验证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的关键窗口,一是关注业绩超预期或高景气板块;二是今年来看,年报业绩存在反转迹象的个股和行业也会着重关注,经过前两年的调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存在反转的可能性。老基金侧重于仓位调整的结构优化,新基金则会灵活布局一些景气向上、景气持续的方向。
邓心怡:年报数据一般被视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行业景气度变化,可以验证基本面预期并识别潜在风险与机会。但也需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导向及企业中长期竞争力等进行综合研判。
聚焦产业趋势
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中国基金报:对于你关注的领域,是否会根据年报披露的情况,进行调仓换股或调整今年的投资策略?组合调整的投资逻辑和方向是怎样的?
邹慧:今年大方向上还是以成长为主,市值风格会尽量均衡一些,以大盘风格为主。组合调整的逻辑也是如此,以成长风格为主导,先在TMT、医药、军工等成长板块里寻找景气度较好或者景气反转的方向;其次是寻找优质财务质量方向的低估值资产,比如消费、周期板块的优质低估个股。
邓心怡:我们的配置思路是聚焦产业趋势,在长期维度上,我们看好AI变革下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当前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存在较大机会。2025年,我们可以预期国内市场将通过开源模型实现AI赋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对于短期业绩存在波动、但长期产业趋势确定的领域,会结合年报数据,评估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合理估值区间进行战略布局。
李文宾:今年的年报信息,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的信心。未来将紧紧围绕科技产业主线,在AI国产化产业链(国产算力芯片、国产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新能源产业)进行持续重点布局。
随着中国企业在硬科技、高科技领域不断“攻城拔寨”,AI技术突飞猛进,我国势必会在科技领域再次复制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的成功经历,成为全球AI科技革命的领军者。我们的新老产品也会牢牢扎根科技产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中国优秀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尹涛:我们会根据年报的披露情况,进行调仓换股。比如,我们在看年报时对两家公司印象深刻:A公司是一家机械设备公司,它的年报详尽介绍了进入智能化时代后的产业布局方向,让人对公司战略一目了然。B公司是一家汽车公司,通过分析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你会发现其真实的经营情况远好于利润表体现出来的数字,在竞争激烈的整车行业,部分车企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这样的分析结果让人振奋。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数据不及预期,如果认为未来很难有所改变,那么就要及时清理这样的持仓。
陆阳:我们会根据年报披露情况进行调整投资策略。通过年报信息,可以识别高景气或者边际变化较大的细分方向及公司,以此作为调整投资组合的重要依据。当然很多公司除了景气度和业绩变化本身之外,也可能有其他的隐性变现,比如公司战略方向调整、制度体系变化等,这些因素也都要考虑。
王阳:相对于2024年年报,我们更关注2025年的一季报和半年报的情况,同时会通过调研去实地观察公司基本面情况。我们的投资逻辑和方向,主要关注以下两条投资主线。
首先,从长期角度主要关注科技强国和科技进步投资主线。对内,这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对外,这是应对复杂的中美关系的必经之路。对于这一主线,我们主要看好“AI+”方向,包括“AI+智能驾驶”“AI+人形机器人”“AI+消费电子”等。
其次,从中期角度看,关注经济复苏主线。这条主线主要涉及地产产业链,包括建材、轻工、家电、化工,以及大基建、传统重工业等细分板块。
部分科技成长板块细分方向
业绩亮眼
中国基金报:一季度资本市场掀起一场科技股的投资盛宴。科技成长板块的年报业绩有哪些亮点?是否会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邓心怡:中期维度来看,AI浪潮引领的产业周期向上仍是本轮行情的主线。春节以来,国产AI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折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利好之下,我国科技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同时,当前AI产业链拥挤度已显著缓解,重点关注国产应用、国产算力相关的、直接受益于国内开源模型应用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
李文宾:目前国内AI技术正处于“产业涌现”的高光时刻。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AI科技的巨大变化,看到了随着AI科技不断发展成熟,AI与产业结合会创造出大量新的商业逻辑闭环。其中,人形机器人、端侧、AI Agent等“泛AI+”领域成为资本市场重点的投资方向。AI对人类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作用目前无法具体估量,我认为这必将成为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能源革命后,资本市场中长期的投资热土。
陆阳:2025年,科技成长板块部分细分方向,如AI算力等已经率先获得亮眼业绩,这表明前两年的AI主题投资正逐步转化为扎实的业绩兑现和价值成长,相信未来AI应用和人形机器人的更多细分领域能够逐步体现出业绩的增量和成长性。虽然近期科技板块调整比较明显,但我们依然对科技成长作为全年的投资主线抱有十足的信心。
邹慧:科技股年报表现较好的方向,集中在硬件和上游领域,比如PCB(印制电路板)、光模块、AI端侧芯片等,还未扩散到更多的应用方向。预计今年应用端会有一定的落地和扩散,但体现在业绩上还需要一定时间。当前阶段,配置科技股的主要逻辑在于未来政策和行业空间,以及对估值提升的预期。
尹涛:在AI的投资端,很多公司的一季度业绩已经体现出增长,但是在应用端还比较难,比如人形机器人板块,可能今年都不会有什么业绩能体现出来,毕竟体量还非常小。但是,AI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一定会有层出不穷的投资机会,而且,这条投资主线会从AI扩展到大创新。目前中国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市场还没有给予很好的估值,个人非常看好大创新这条主线。
王阳: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科技成长板块的年报整体比较平淡,参考价值不大,相比之下要更关注2025年一季报和半年报,从中寻找一些业绩和估值相对匹配的公司,对于纯概念、纯主题的公司相对谨慎。
科技成长板块经历了年初的一波超额涨幅,短期可能会有剧烈波动,调整原因包括短期资金的泡沫和情绪。我个人认为这一轮调整已接近尾声,长期看,科技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主线,我们也会在调整过程中择机加仓。
红利资产仍具备配置价值
中国基金报: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板块(如公用事业、能源、金融等)成为资金避险的“避风港”。站在年报业绩披露的角度,你觉得红利资产的质地如何?一季度,红利板块一度遭遇回撤,红利行情可否持续?
邹慧:红利资产的财务质量一直以来都相对稳健优质,在选择红利资产时,我更多关注的是财务的稳定性。从年报来看,银行、公用事业、资源品等红利方向现金流和分红率都保持稳健,股息率也相对较高。我认为,红利行情的持续性不能从季度来观察,而应该从更长周期来判断,从大类资产投资回报率的确定性角度来做比较,A股的红利资产具备长期机会。
邓心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分红特性的优质红利资产仍具配置价值。其行情的持续性取决于利率环境变化,盈利能力稳定性(如煤炭价格对能源板块的影响),以及政策导向(国企分红比例提升等)。
王阳:红利经历了较长的一段行情,目前市场上所谓红利资产的资质良莠不齐,“真”红利相对比较稀缺。我们在部分全市场组合中会考虑配置红利板块中的优质资产,尤其是对于偏绝对收益的组合,红利是较好的避险资产。但是从大的产业方向来说,相对于红利,我们更看好科技强国。
科技、汽车零部件等
领域业绩表现亮眼
中国基金报:你关注的业绩超预期个股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行业整体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亮点?
王阳:我们关注的业绩超预期个股基本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公司较早布局海外市场,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需求;第二,公司在产业方向上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比如在电力电子化和电气化方向,经历了行业过去三到五年的“内卷”,部分龙头公司还能保持相对较高的ROE水平和毛利率水平;第三,符合我们看好的科技强国大方向。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公司在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和ROE的稳定性方面都可圈可点。
邹慧:目前业绩超预期个股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科技硬件,比如PCB、光模块、AI端侧芯片等;二是非银金融板块,主要受益于2024年四季度成交量放大;三是部分出口方向,比如汽车零部件、机械、化工细分等。
李文宾:目前我比较关注AI国内资本开支、半导体国产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这三大领域,从年报中我们能看到这三大领域的众多代表性企业表现极为出色。
在AI国内资本开支方向,从2024年初开始,得益于国产算力芯片的突破,国内基础大模型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以字节、百度、智谱为代表的企业极大拉近了与海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国内AI相关资本开支在2025年有望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产业景气周期依然亮丽。
在半导体国产化方向,虽然前两年遇到了一些技术困难和海外封锁的挑战,但通过过去10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已经从最基础的半导体设计,向“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机进军,半导体国产化的进展势不可挡。
最后,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我国无论在整车还是核心零部件(比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域控、连接器)等领域都实现了对海外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看好科技、汽车、医药等
领域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一季度,基金公司进行了1.57万次调研。结合年报业绩和行业观察,你看好哪些行业的增长潜力?哪些行业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尹涛:汽车、家电、机械设备这几个行业业绩超预期的公司比较多。首先,这三个行业都在近年打开了全球市场,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且全球市场空间巨大;其次,在内需方面,他们都受益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以旧换新政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公司估值都不高,价格很合适。
另外,比较看好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当前,国内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医保给了比较好的价格,同时,商业保险的发展也会为创新药提供新的需求。
这几年创新药公司成长得很快,很多公司的在研管线显示出相当强的竞争力,他们的重磅产品也授权到海外,未来随着产品成功上市,将会获得不菲的销售收入分成。医药行业已经经历了4年熊市,创新药企的估值水平不高,而收入增长速度很快,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邓心怡:我们仍然关注2025年应用生态和端侧硬件新品类的发展。在应用方面,聚焦国内金融、教育、营销、医疗等已具备渠道、数据和客户基础的软件及应用产业链;在端侧方面,聚焦已积极布局AI Agent功能的国内外手机厂商、笔记本产业链及眼镜、具身智能等新终端模式, 并在过程中及时评估海外关税等因素扰动带来的业绩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同时,密切跟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变化并择机布局。
邹慧:景气方向看好TMT、高端制造业、资源品等;反转方向看好医药、军工等。
李文宾:今年一季度,我们公司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产业和企业调研。除了从年报中看到了投资机会以外,我们发现国内AI产业革命正从大模型向应用领域快速推进。其中,我尤为关注端侧、智能驾驶等产业的投资机会。端侧可能是AI产业最先落地的方向之一,随着AI技术的成熟,我们将会看到AI技术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AI玩具的陪伴功能、AI医疗提升精准医疗水平、AI教育进行的因材施教、AI眼镜实现生活场景的无缝连接等。
此外,我们发现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也蕴含大量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对“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和低空经济”的定位,将极大推动相关产业科研和产业化的落地。
关注宏观环境、市场流动性等风险
中国基金报:在年报披露阶段,投资上会根据哪些指标剔除行业和个股,以防止组合投资风险?从优化组合的角度,还应该关注哪些风险?
王阳:海外方面,我们关注特朗普新政实施的节奏,尤其是对各国的贸易政策,这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来说都是不可控的风险。国内方面,我们主要关注消费端刺激政策的落地情况和生产端研发投入是否能够切实增加。
邹慧:仅根据单一指标很难直接剔除有风险的个股和行业。我们会根据企业现金流指标、重大诉讼披露、商誉减值比例、审计意见等风险事件来规避投资风险,并综合考量宏观环境和国内外不确定性事件对A股市场造成的冲击程度,当然,估值和拥挤度等指标也可以帮助规避部分时间段股价波动过大的风险。
陆阳:我们主要关注合规风险和景气边际下降的风险。对于景气边际下降,我们要警惕价值陷阱,因为如果预期是下降的,那么仅靠低估值不能稳住股价。此外,我们对市场流动性的风险也比较重视,因为科技投资的前瞻性研究和高波动市场特征相伴随,流动性对于科技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要在充分利用的同时避免被其所“伤”,所以要在综合考量上述风险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邓心怡:我们会关注财务健康度、盈利质量、公司治理缺陷等情况,同时还会关注行业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估值风险等潜在因素,通过多维度筛查持续优化组合质量。
编辑:杜妍
校对:纪元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