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
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创新药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药企支付端的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上市端的加快审评审批速度,未来有望不纳入集采范围等催化频现,创新药企政策面持续向好。
今日(4月8日),A股市场高开低走后V型反弹,盘面上,受关税影响较小的内需、红利、国产替代科技、创新药等方向走势占优。
盘面上,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代码:159992)早盘实时成交额突破2.59亿元,流动性也排名同指数第一。创新药ETF(代码:159992)跟踪创新药指数,该指数布局创新药产业链龙头企业,既汇聚全球CXO龙头企业,又包含国内仿创药企龙头,有望同时受益于AI赋能创新药、国产创新药出海、针对高价创新药的医保丙类目录出台等。
创新药指数成分股走势积极,百济神州-U(688235.SH)、迪哲医药-U(688192.SH)涨超5%,迈威生物-U(688062.SH)、智翔金泰-U(688443.SH)、君实生物-U(688180.SH)涨超4%,康泰生物(300601.SZ)、三生国健(688336.SH)、我武生物(300357.SZ)涨超3%,其余成分股积极跟涨。
创新药暂不受关税影响。相关机构表示,截至目前,“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商品贸易方向,尚未针对创新药授权交易等知识产权方向。国产创新药出口额较少,license-in/out(许可授权)交易额较大,但暂不受冲击。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对美商品贸易以仿制药出口为主,创新药出口规模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中国仿制药的第一目标市场本来就是国内市场。而对于在美有较强市场潜力的国产创新药,未来若要出口,受益于国内生产的低成本和美国市场的高售价也完全具备承受能力。
4月7日,北京发布的创新药支持政策主要强调不断提升审评审批效能,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创新药试点品种持续扩大,试点范围扩大到医疗器械。深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争取将试点范围扩大至仿制药申请。
东吴证券表示,创新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在于其正处于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之下。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列为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对象以来,政策层面对创新药的支持不断加码,不仅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对创新药的支持,还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构建了一个涵盖研发、定价、支付及市场准入的全方位政策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在于“市场化定价”与“支付端创新”,旨在通过分层定价、企业自主定价及动态调整机制来稳定创新药企业的盈利预期,从而激励高质量的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