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续亏损,弘康人寿深陷诸多司法案件之中)
来源:燕梳师院
成立13年的弘康人寿,正以惊人的速度滑向深渊。2024年,一度以“互联网保险新锐”自居的险企,在连续三个季度亏损1.49亿元后,不仅将过去四年的利润全数吞噬,还面临偿付能力几经“腰斩”、股东失信、高管涉腐、司法纠纷缠身等一系列连环问题,彻底撕开了“野蛮生长”的遮羞布。
连亏返贫
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弘康人寿单季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69亿元,环比下降29.99%;净利润0.42亿元,环比大幅下降68.42%。
图源: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连续三个季度深陷亏损泥潭,分别亏损0.51亿元、0.27亿元、0.71亿元,累计亏损额达1.49亿元。
成立伊始,弘康人寿便实现了94万元的盈利,彻底打破了寿险业“七平八盈”的铁律。
往后,公司依旧延续了连续数年盈利的好态势。根据历年年报,从2014年—2019年,弘康人寿实现净利0.079亿元、0.23亿元、0.39亿元、0.79亿元、1.66亿元、1.76亿元。
然而,2020年出现了分水岭。当年,弘康人寿的净利润为3336.39万元,同比大跳水81.04%。2021年更是锐减至298.24万元,和上一年相比,有11倍之差。随后的2022年和2023年,虽是上升状态,但远远不及2020年之前,具体实现净利润1663.94万元、9547.89万元。换言之,2020年—2023年,四年累计净利1.48亿元。可见,公司连亏三个季度,完全吞噬了这几年的累计净利润。
在保险界,偿付能力是决定一家险企在将来是否有如期履约能力的“生命线”。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7.45%、126.77%,直逼监管“红线”。
图源: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回顾过去,从2020年—2023年,公司偿付能力指标经历了显著下滑。2020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62.83%;2021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54.68%;2022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2.63%、125.95%;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1.49%、133.22%。三年间几经“腰斩”,意味着公司在偿付能力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股东信用危机
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背靠七位股东,且股权较为分散,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其中,镇江和融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19%的持股比例跻身大股东之位。
图源: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由于股东层面涉及大量诉讼或债务纠纷,公司近乎一半的股权呈异常状态。其中,有四家股权被冻结或质押,质押比例高达48.31%。
局面复杂之际,公司治理也陷入真空。2015年10月,卢德之担任弘康人寿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但他未直接持股,且与7家股东无公开关联关系,而是通过“湘晖系”资本运作间接控制公司。然而,卢德之因牵涉湖南中烟卢平贪腐案辞职。于2022年,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随后,2021年10月,周宇航经获批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职位。2022年6月,总经理周宇航接棒法人代表人之位,且持续至今,但董事长之位却悬而未决。公开资料显示,周宇航曾担任弘康人寿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而后转战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任副总裁及财富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并同时执掌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津投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位。
合规争议
财务数据“黯淡”,弘康人寿更换了审计机构。在2024年5月,公司终止了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合作,转而选择了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作为新的年度审计合作伙伴。然而,后者因多次涉及财务造假问题,在业内饱受争议,并于去年10月被财政部暂停业务运营长达12个月。
紧接着,同年11月,亚太会计师事务所还因在搜于特年报审计过程中失察,未能识别出财务造假行为,受到了严厉处罚——不仅被没收了189万元的业务收入,还需支付377万元的罚款,而该事务所的两位负责人也被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审计机构问题虽未对弘康人寿进行直接性处罚,但可能会影响后续增资、发债等资本运作。
2025年元旦前夕,弘康人寿河南分公司存在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行为。对分公司罚款50万元,同时由于时任公司副总经理林世青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对个人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图源:河南监管局
不局限于此,公司还深陷司法案件。企查查显示,2025年来,弘康人寿涉及6起司法案件,案由主要是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人寿保险合同纠纷、抵押合同纠纷,涉案区域遍布江苏、上海。
图源:企查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弘康人寿的投诉累计已达146条。最新投诉显示,一位网名为“勇敢喵”的消费者称,当时购买弘康人寿的产品时,销售人员承诺这款产品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均能提供保障,并且只要连续缴纳保费十年,就能全额拿回已缴本金。但实际体验却与当初的承诺严重不符——不仅实际的保障范围远小于宣传内容,关于十年后可领回本金的说法也无法兑现。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弘康人寿的退保金额居前三位的产品均为投连型产品,分别是弘康悦享长盈终身寿险、弘康安溢保两全保险、弘康易理财年金保险;退保率居前三的产品分别是弘康零极限终身寿险C款(万能型)、弘康恒赢五号年金保险、弘康易理财年金保险 (投资连结型)。
连亏返贫,弘康人寿能否迎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