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顶梁柱”司马义买买提“交出”东兴基金唯一货币基金掌舵权)
4月7日,东兴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旗下货币基金“东兴安盈宝”原基金经理司马义买买提正式卸任,由孙继青与新人王卉妍共同接管。
这一变动不仅涉及公司最大规模产品“东兴安盈宝”的掌舵人更替,也让市场猜测以一人之力撑起东兴基金规模大半壁江山的“固收王牌”司马义买买提是否有离职前兆。与此同时,对于一家管理规模超450亿元、行业排名第86位的公募机构而言,核心人物卸任旗下最大规模产品、新人接棒的战略能否奏效,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司马义买买提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数学专业,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任职东兴证券基金业务部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任职东兴基金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基金经理;2023年12月至今,任职东兴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在加入东兴基金之前,曾任职于中信证券、粤开证券、九州证券、江信基金等机构。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司马义买买提在管资产规模为269.87亿元,占东兴基金总规模的59.74%;但这与2022年二季度的“巅峰时刻”相比已大幅缩水,彼时,其个人资产管理规模高达320.22亿元,占东兴基金全公司管理资产规模323.02亿元的99.13%。这种极致的集中度在公募行业极为罕见。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司马义买买提近乎“神话”般的业绩表现。
例如,Wind数据显示,司马义买买提管理的“东兴兴瑞一年定开”自其管理以来至2025年4月7日,累计回报为35.25%,年化收益率达到7.97%,位居1753只同类基金第一;“东兴兴福一年定开”的年化收益率为6.71%,排名全市场第七。更令市场注意的是其风险控制能力:以“东兴兴利”为例,除2022年四季度受债市剧烈波动影响出现短暂回撤外,该基金的基金净值几乎呈现持续攀升态势,近两年收益达同类平均的三倍以上。
东兴基金的规模崛起与司马义买买提的职业生涯紧密交织。2020年3月,东兴证券基金业务部独立为东兴基金。2021年5月,拥有中信证券、江信基金等机构履历的司马义买买提加入,并迅速成为该公司固收领域的“队长”。其主打的中短债、定开债策略精准契合了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替代需求,管理的“兴瑞”“兴福”等产品凭借低波动、高流动性特征,成为机构资金涌入的港湾。
在2022年的债市调整期,全市场超200只债券基金净值回撤超5%,而司马义买买提管理的产品最大回撤仅为1.2%,使其在2021年12月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2022年二季度其管理规模更是达到320.22亿元,当时东兴基金总规模仅为323.02亿元,其个人占比高达99.13%,堪称“一人撑起一家公司”。东兴基金亦从2020年成立初期的寂寂无闻跃升至行业腰部。
不过,近年来,司马义买买提的管理规模在降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司马义买买提在管规模为283.89亿元,占东兴基金总规模的62.61%。虽然其仍是东兴基金的“第一大基金经理”,但相比于此前的99%规模占比,有着不小幅度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接棒“东兴安盈宝”的基金经理孙继青,曾在2016年至2021年管理过这只货币基金。这意味着,该基金在司马义买买提管理4年后,再次交回给孙继青管理,并且是其与另一位新人基金经理王卉妍共同管理。
公告显示,孙继青,2007年10月至2021年5月,历任东兴证券研究所钢铁行业研究员、资产管理部投资品行业研究员、宏观策略研究员、投资经理、基金业务部基金经理等职;2021年5月至今,任职东兴基金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任职东兴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2024年6月至今,任职东兴基金研究部总经理。
根据公开资料,王卉妍刚加入东兴基金不久,是基金经理团队的新人,2025年2月加入东兴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此前曾拥有银行、信用评级公司、公募基金研究员、信托公司等工作经验。
此次司马义买买提“交出”东兴基金旗下唯一货币基金“东兴安盈宝”的掌管权,东兴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其卸任系“公司工作安排”,但市场认为,这或是公司降低“个人管理规模占比过大”风险的主动选择。
经济观察报记者就上述基金经理调整向东兴基金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东兴基金方面尚未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