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税战后为什么投医药)
关税战后,医药行业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关键赛道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已成为中国最具战略价值的投资方向之一。不仅受益于国内政策红利和老龄化需求,更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展现出中国创新实力。
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16万亿元,医药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生物经济规模达22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占比超40%。 医保谈判动态调整,2024年新增CAR-T、ADC药物纳入医保,加速创新药商业化。医保谈判和集采常态化倒逼行业从低端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长期利好研发型企业。
药监局加入ICH后审评审批提速,2023年国产创新药平均获批周期缩短至6.2年,较2018年减少3年。 医保谈判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新增7款抗癌药纳入医保,价格降幅收窄至40%,保护创新回报。
中国在高端医药,如抗癌药、疫苗、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对进口的依赖,供应链自主可控迫在眉睫,目前mRNA疫苗、中和抗体等领域的突破已验证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医药自主可控成刚需, 2023年中国医药进口依存度仍达35%,高端设备、原料药、生物制剂依赖欧美,关税战后加速国产替代。 2024年《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创新药占比提升至40%,2023年仅25%,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突破70%,2023年约50%。
医药行业增长确定性极强,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024年突破21%,2035年将达30%,慢性病用药、肿瘤药、康复器械需求激增。 人均医疗支出增速超GDP,2023年人均医疗支出6200元,仅为美国的1/6,2025年预计突破8000元。
目前创新药已进入收获期,License-out爆发, 2023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额超400亿美元,而2021年仅150亿,2024年突破500亿美元。 典型案例:包括百济神州2024年PD-1欧洲上市,首年预计销售$5亿; 科伦博泰2023年ADC授权默沙东,首付款13.6亿+里程碑93亿; 恒瑞医药2024年PARP抑制剂出海东南亚。 2025年中国创新药全球市场份额将从5%提升至10%。
中国临床实验成本仅为美国的30%-50%,推动本土药企研发周期缩短,如信达生物的PD-1从立项到上市仅用5年。 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占全球24%(2023年GLOBOCAN数据),患者招募速度是美国的3倍,推动PD-1等药物研发成本降低50%。
中国CXO企业承接全球33%的研发外包(2024年Q1数据),药明康德临床前研究报价比Lonza低40%。 一体化服务模式成熟,药明生物2024年建成全球最大生物药产能,可同时生产100+临床阶段药物。
创新药出海收入占比将从从2023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20%, 生物医药领域PCT专利申请量保持15%年增长,未来几年将诞生3-5家千亿市值的全球性Biotech企业。
$云顶新耀-B(01952)$ $康方生物(09926)$ $百济神州(0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