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关于最新的关税之战的树哥思考

来源:雪球 作者:沙漠七棵树 2025-04-10 09:16: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关于最新的关税之战的树哥思考)

截止2025年4月10日凌晨5点,关税之战的最新消息是特不靠谱先生授权对没有实施关税报复的国家暂停征收关税90天,随后,道指以涨7.87%收盘、纳指涨12.16收盘,特斯拉涨了22%,英伟达涨了18%。

截止此刻, 已经宣布对美实施关税制裁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中国:

自4月10日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部分商品叠加后总税率达84%;

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6家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限制稀土出口 。

欧盟

分两批对美大豆、威士忌、摩托车、家禽等商品加征25%关税(首批4月15日生效);

联合日本、加拿大推动WTO改革,限制美国滥用关税 。

加拿大

对美钢铝、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价值300亿加元),但为《美墨加协定》内商品留豁免空间 。

墨西哥

针对美国猪肉、奶酪等农产品加税,并通过《美墨加协定》谈判争取豁免 。

印度

对美杏仁、苹果等商品加征关税,涉及2.4亿美元贸易额 。

土耳其与俄罗斯

土耳其对美汽车、酒精加税;俄罗斯提高美国产品关税并加速“去美元化”贸易 。

透过现象看本质,树哥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一、经过特不靠谱先生这么多天的咋咋唬唬,各国的反制措施陆续出台,特不靠谱和他的团队应该说感受到了寒意,尤其随着欧盟和中国走的越来越近,还有美股的大幅下跌,已经有机器大的反对声音了,美财长一小时的访谈树哥看完了,美人民已经完全和股市绑到一起了,可以说这次特不靠谱先生改口对没实施关税报复的国家暂停九十个月的关税征收,是压力的原因,股市压力和反制压力双重压力,这是其一

二、一顿宣传猛如虎,到了实操傻成杵,实操有困难,这是其二

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全部更改进口关税税率和原产国证明信息,到了落地阶段,海关的实际操作压力也大了,尤其技术能力不足、原产地认证模糊、系统资源有限方面,估计这是特不靠谱被迫,暂停实施未报复国家豁免90天原因之二,实际执行难的原因如下:

1、执行难点与挑战

原产地验证复杂度高:

供应链嵌套问题:例如一辆在墨西哥组装的汽车,若使用大量中国产零件,其原产地认定存在争议。美国海关缺乏统一标准,需依赖出口国核查,但流程耗时且易引发争议 。

虚假申报风险:企业可能通过伪造原产地文件或拆分订单(如越南组装后转运)规避关税,海关需投入大量人力核查,但现有资源不足 。

产品分类与税率匹配困难:

技术分类模糊:如医疗设备零件与汽车零件税率差异大,但海关需依赖企业申报和人工审核,易出现分类错误。例如,某些零件可能因技术参数微小差异被归入不同税号,需专家复核 。

叠加关税复杂性:美国对华加征的34%关税需叠加此前301、201等条款,导致综合税率超70%,但海关系统未更新以自动计算叠加税率,需人工干预,效率低下 。

基础设施与预算限制:

系统落后:美国海关依赖的自动化关税计算系统(如ACE平台)未针对新税率优化,无法快速识别商品分类和原产地,导致通关延迟 。

人力短缺:海关边境保护局(CBP)本财年预算未增加,无法招聘足够人员应对激增的核查需求,一线人员日均处理量超负荷 。

树哥查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详细信息(元宝很好用,树哥也写的快了)

截至2025年1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员工总数约为60,000多名,具体数据如下:

人员规模:

CBP作为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机构,截至2025年1月8日,拥有超过60,000名员工,覆盖300多个入境口岸,负责反恐、移民管控、贸易管理及违禁品查禁等职责 。

2023财年数据显示,CBP员工总数约为64,000人,包括海关官员、边境巡逻人员、航空海事操作人员等 。

注意:到了205年1月,CBP人员数量是下降的,而且2023年度,CBP的预算是178亿美元,员工总数是64000人,人均成本是27.38万美元,和人民币190万元人民币,

2、实际执行难案例

墨西哥汽车产业链受阻(2025年4月)

政策背景: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但墨西哥组装车因使用中国零件被要求重新认定原产地。

执行结果:墨西哥车企需提交零件溯源证明,导致清关时间延长2-3周,部分工厂因零部件短缺停产。美国本土经销商库存告急,特斯拉Model Y交付周期从4周延长至12周 。

越南转口贸易遭严查(2025年3月)

政策背景:美国对华加征34%关税后,部分企业通过越南转口。

执行结果:海关要求越南出口商提供原始采购发票和物流记录,发现20%的申报文件存在不一致,导致货物滞留港口。越南工业与贸易部数据显示,2025年3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 。

加拿大钢铁关税引发裁员潮(2025年4月)

政策背景: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加拿大作为主要供应国首当其冲。

执行结果:加拿大钢铁企业Cleveland-Cliffs裁员600人,安大略省钢厂产能缩减30%。美国海关需额外核查每批钢材的原产地证明,导致物流成本增加20% 。

美国海关在实操中面临技术、人力、政策模糊性的多重制约,实际执行效果可能远低于预期。企业需通过合规审查和供应链调整降低风险,而美国政府若无法快速升级系统或增加预算,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将持续加剧。

三、关税的本质

任何国家,关税的收入都是上缴国库的,都是在国家收入,都是在国际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的关税,家的部份是国家收入,商务谈判价格10美金的任何货物+10x关税税率等于进口商的成本价格,10x关税税率=m,m这一部份以前是进口商承担,后来双方分担,到了如今的04%,税的部份也就是m=10.04美金,出口商不可能承担那么多了,承担了就亏损了,进口商必须购买那就必须进口商承担,那进口商就必须承担大部分的关税成本了,亏本生意不会做的,自然而然,进口商的销售价格就必须提高了,除非不做这个生意了,刚需的、美国不能生产的,怎么办?只能高价进口、即使进口商少赚点,也会推高很高的物价了,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通货膨胀了

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有智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但在中国流行,全世界都流行,这是人性的贪婪决定的,据听说已经有很多种逃避关税的方法在流行了,就在美墨边境,据听说走鸡蛋但都已经有现实经济意义了,还有最容易想到的,关税高,综合成本不就是,进口成本=进口价格(产品价格+运费)x(1+关税税率),关税高,我可以下调交易价格,进口成本也可以降低一半,另外一半通过其他渠道双方默契的通过其它方式补给对方,据听说华强北已经有实操案例了,傻呼呼的特不靠谱,被人民的智慧也公婆了高关税的壁垒了


五:轰轰烈烈的关税大战,会带来全世界的走私盛行,有位老人家说,有了100%的利润,铤而走险不在话下!

六、特不靠谱先生最终目标是想通过关税,吸引美国之外的投资,尤其制造业的投资回到美国,理想很丰满,现实及其骨感,难上加难

他们想通过过制造业回流,实现巨大的美国市场需求大部份都在美国生产,树哥看来,有可能,但是实现起来,太难太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太难:

1、中美对比,制造行业,美国在成本高位运行,中国在成本低位运行,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有目共睹的,生活用品、生产用的生产设备这两方面尤其空缺,美国的工人成本是中国的5到6倍,假如一个产品,生产纸巾,即使自动化产线,首先你要建设产线,可这些产线目前中国的最先进,因为过去这么多年的不断迭代升级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了,接近无人工厂了,这些产线的解决方案和供应商全部在中国,美国要增加出做出这些产线,成本高还要时间,另外,即使最先进的纸巾产线,还是需要辅助员工的,我们的工资就是他们的五分之一,他们做不到那么低的成本的

2、特不靠谱先生之前的政府想通过合作伙伴和时间逐步实现产业转移,是有可能的,想通过关税实现,这些全世界无差别加税,很难很难,

3、这次宣布不报复的国家和地区延迟90天,香港也宣布不报复,如果也不加关税,那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加不加关税?

4、90天之后呢,为了股市短暂的操作,作为大国,朝令夕改本就不严肃和不成熟,中国有个妇孺皆知的小故事,狼来了,说多了,就没有威信了,特不靠谱先生,向你致敬,树哥感谢你和你的草台班子!

综述:

这一次关税2.0之战,树哥一点都没有2018年的关税1.0担心了,七年时间过去,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机构、高科技产品、甚至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突破,国力、军事更是如此,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特横任特横,明月照大江,我自岿然不动,任尔东西南北吹!

树哥有个梦想,通过各种形式把我们的内需提升起来,最大生产国假如又是最大消费国,是不是就很美好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