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话AI从业人员:向AI提问的技巧,需要考证吗?

来源:银柿财经 2025-04-10 20:11: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对话AI从业人员:向AI提问的技巧,需要考证吗?)

“刚开始我是以AI提示词工程师身份入职的,现在公司已经没有设置这类岗位招聘了。”万玉磊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一年多,见证了AI提示词工程师从热门职位到降温的过程。

提示词(Prompt),指的是用户对生成式AI的输入,既可以是完整的问题、对话片段,也可以是单词或者句子,主要用于明确任务需求并引导AI生成符合预期的内容。

在2023年“百模大战”激烈竞争下,AI相关职业炙手可热,其中包括“AI提示词工程师”。据媒体报道,当时单独挂出招聘的公司不算多,部分公司会在产品经理、编程架构师等岗位设有“提示词训练”等要求。

多位受访AI行业人员发现,随着各家大模型变得更“聪明”后,如今AI提示词工程师作为单独岗位招聘更少了,写提示词也逐渐成为产品经理等其他岗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银柿财经注意到,这项技能在培训市场被宣传得火热,吸引不少非技术岗从业人员报考相关课程以及证书。但受访AI行业人员指出,这类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其实比较“鸡肋”。

社交平台上的帖文截图

单独岗位招聘减少

“AI提示词工程师”概念最初在国外火爆,“年薪百万”的说法广为流传。据了解,这个岗位的职责便是精心设计优化提示词来引导AI大模型,让大模型输出最佳结果。一位受访对象指出,提示词本质上就是“翻译”人的需求给AI大模型。

在四名受访AI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中,万玉磊是唯一的“AI提示词工程师”,其他人均为产品经理或者运营岗位。万玉磊认为,2023年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刚好“尝”到了技术发展的红利。

“那个时候正是‘百模大战’,AI行业相关人才紧缺。”2023年年初左右“尝鲜”GPT3.5之后,万玉磊产生了“写好提示词”的好奇心。他观察到,AIGC概念炒得火热,但AI从业人员的整体数量没有那么多,“大模型要花费比较大的力气去测试、调教,不少公司都比较缺人,处于疯狂挖人的状态。”

万玉磊回忆道,“当时是用一种‘玩’的心态接触到提示词工程师概念,自己开始倒腾使用各家大厂推出的大模型”。他告诉银柿财经,自己上一份工作与智能客服有关,和AI有所关联,本身自己也看好AI发展的前景。

这项自学的本领,最终帮助万玉磊找到了工作。“一开始我就打算找AI提示词工程师岗位,过程比较顺利。”2023年10月左右,万玉磊入职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据他介绍,所在公司研发的是多模态大模型,主要针对B端客户应用于工业垂直领域。

工作之后,万玉磊也不只是写提示词。“我们公司规模不大,分工上不像大厂那么细化。”他补充称,自己日常工作内容比较多,既要完成数据标注,参与到模型训练,也要用提示词调整大模型的输出,即模型测试。

等到2024年大模型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今年年初DeepSeek R1的推出,他发现,挂出“AI提示词工程师”岗位的公司越来越少,自己所在公司已经没有这一岗位招聘了。通过和同行交流,万玉磊了解到,部分大厂的产品经理、大数据策略工程师等岗位承担了写提示词的职责。

一方面,这个情况与“AI提示词工程师”概念诞生以来就伴随的争议有关。银柿财经注意到,有不少人指出这是一份“伪职业”,即不能够单独成为一个职业。多位受访对象持有类似看法,他们表示写AI提示词更像是一个技能。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迭代升级直接影响到对提示词的需求。

万玉磊指出,“模型能力越变越强,它对提示词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

以AI交友助手“AI小真”智能体为创业项目的付小凡(化名)给出了一个直观的案例说明。“去年下半年第一版的prompt写了1万多个字,现在的话差不多1000多个字。”他解释道,第一版prompt要预设注册用户、活跃用户等不同场景,要写好不同任务、目标下的提示词,在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后,不用再进行刻意区分了。

吴飞杏在医药行业工作,2024年接到任务要在原有的数据系统产品上叠加AI的功能,“一开始还要通过写代码设计来优化,现在直接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词就能达到预期。”

至于薪资水平,万玉磊表示这一岗位不会特别高,在AI相关职业中或处于中等,国内的话“年薪百万”不太可能。

含金量存疑的证书

招聘侧,“AI提示词工程师”岗位有所降温。而在培训市场,包括这一新职业在内,其他AI相关职业诸如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考证迎来了热潮。

这与AI相关职业高薪以及存在人才缺口有关。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 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2025年1月,猎聘平台AI技术整体人才紧缺指数(TSI)达到了3.24,明确显示出人才市场处于高度供不应求的态势(TSI>1即表示人才供不应求)。

在多位受访对象看来,写提示词的门槛不高,若不涉及复杂任务,大部分人都能从事这一工作。这个特点,也成为不少培训机构对外招生时强调的内容。

银柿财经注意到,目前AI相关职业培训与考证存在不少乱象,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还有机构借官方名义招生宣传。

综合社交平台上关于“AI提示词工程师”考证帖文,报考“AI提示词工程师”证书对专业没有限制,零基础小白也能参与。这些帖文还声称,“通过测试后还能拿到中国电子学会或工信部下属单位颁发的证书,含金量高。”

社交平台上的帖文截图

这些培训课程价格并不低。银柿财经以报考为由联系上自称为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阿文(化名),他自称“公司的AI提示词工程师课程以及考试认证经过工信部批准立项”,课程设置有初级、中级、高级等,面向社会考生收费分别为2500元/人、3680元/人以及4980元/人。

阿文介绍,这些课程以线上观看视频学习为主,学员缴纳费用后会拉其进入学习群。按照他发过来的宣传资料,培训机构为“广州小火把人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今年6月将迎来一场线上考试,通过后即可拿到“由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

阿文宣传的课程链接中的宣传海报

“我们的课程和考试都是比较权威的,学员有来自央企国企这些公司AI方向的部门,还有高校老师、中小型企业创业者。”当谈及证书是否能得到行业认可时,阿文一再强调称,“本来就是官方的,这怎么能算虚假宣传呢?上面有盖章,可以在官网查询到证书。”

据“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公众号去年发布的“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专项培训的通知,该中心的计划表显示,2024年11月将开展人工智能提示词工程师(中级)培训,费用为3500元/人。

4月9日,银柿财经致电该中心了解“AI提示词工程师”培训项目相关情况。“之前这个项目有开过培训班,现在暂时没有了。有部分机构打着我们中心的名义‘乱七八糟’宣传,目前我们是在整顿阶段。”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接电工作人员表示,中心与广州小火把公司没有合作关系,对方是在“虚假宣传”。

通过与其他几家培训机构接触,银柿财经了解到,关于AI相关职业的培训和考证,部分机构的确取得了工信部下属单位的授权,但相同课程给出的报价上相差较大。另有报名过的学员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称,这类证书属于技能评测,课程含金量有待考证。

入行的“敲门砖”是什么?

通过报名高价培训班获得的证书,可能也成为不了学员们找工作时的“敲门砖”。

受访AI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从未报过班,基本都是靠自学摸索掌握如何写提示词。万玉磊介绍,市面上有公开的教程和资料,“要看一手或者官方的资料,每个大模型厂商都有自己官方的教程,也可以看吴恩达(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专家)分享的提示词课程。”

他直言称,“这类培训证书几乎没有作用,至少我了解到的大模型厂商还有我们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从来不看这些。”付小凡、吴飞杏持有类似看法。

“验证求职者是否会写提示词,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对方现场写一个就好了,也不需要什么证书。”付小凡补充道。吴飞杏也指出,企业在招聘时看重的是求职者过往实际参与的项目案例以及经验。

更关键的是,虽然写提示词的门槛不高,但写出好的提示词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是要经历反复测试调优,遇到复杂任务时还要用到代码。

AI行业从业人员有总结过提示词结构模板。“像CO-STAR框架,包含上下文、目标、风格、语气、受众、回应等元素,这个框架可以解决70%的问题,基本都能实现。”具体到智能体“AI小真”,付小凡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比方说用户的提问有时候超出了智能体回复的边界,这种情况下需要收集问题进行提炼,作出一些限制。”

吴飞杏亲身经历过调优的过程。她回忆道,“当时要让AI根据提供的数据图表出一份洞察报告,一开始写的几个版本提示词约束性条件比较多,试下来输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时间成本也比较高,最后剔除了那些条件反而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银柿财经接触的这几名从业人员,他们都有理工科背景,部分人明确表示自己会写编程代码,工作当中也会用到。比如,吴飞杏在写提示词时遇到过“数据幻觉”的问题,即AI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产生的误导性或错误的结果,而这个情况仍需通过代码工程弥补优化。

她还特别强调,对于垂直行业应用的AI产品来说,公司需要的其实是更理解业务的人才,“懂业务的人,会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才知道要写什么样的提示词”。她认为,不一定要去成为专门的AI提示词工程师,可以把写提示词视为一个辅助性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这项技能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大模型更新迭代更新速度很快,必须要跟进行业最新动态以及应用,持续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万玉磊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