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苹果包下5架飞机从印度进货,“全球加税”后美国的iPhone会变得多贵)
美国关税政策“阴晴不定”,作为供应链全球化的代表企业,苹果(AAPL.US)公司的股价和经营受到冲击,五日内跌幅超过12%,一度被拉下市值世界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有关iPhone成本上升的分析不绝于耳,产业链的稳定也将是新的难题。
iPhone会贵多少?
“3天5架飞机,飞机里几乎全是iPhone。”
据媒体报道,为了尽可能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苹果公司选择在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生效前,将苹果手机产品从印度紧急运往美国。之所以对关税如此“应激”,原因在于尽管苹果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其供应链遍布全球,韩国的显示屏、中国的电池、日本的传感器,均会在出口/进口过程中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
整机方面,近90%的iPhone是在中国组装,iPad的占比也达到80%,而中国正是美国加税幅度最大的对象,税率将达125%,这也意味着,苹果公司如果要满足美国本土的市场,将不得不为进口中国生产的iPhone支付高额关税。
Counterpoint分析师指出,诸如苹果、谷歌等公司严重依赖这些高度集成、复杂的海外网络。将制造转移至美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根本不可能),除非有巨额政府补贴和全天候的技术劳动力支持,即便如此,由于缺乏成本优势,价格仍会大幅上涨。在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将立即感受到被加征关税的智能手机价格冲击。
据机构测算,以一部256G的iPhone 16 Pro为例,官方售价为1099美元。该机型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多国零部件构成,其中硬件成本大约为549.73美元,再加上组装和测试环节,整机成本大概在580美元左右,以此计算,若在加征125%的关税之后,一部手机的成本将上升至1200美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公司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否则该公司每股盈利可能会下降15%。这一轮关税成本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若苹果公司选择将关税带来的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苹果手机价格预计将增加30%至40%,上述机型的价格将超过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
“果链”如何应对
除了涨价,苹果公司还有没有别的选择?答案也是有的。
在2019年,苹果曾提出多项关税豁免申请,并大部分得到了美国贸易监管机构的批准。过去几年,苹果等企业通过鼓励供应链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扩产,但这次的“对等关税”政策下,美国对越南(税率:46%)、泰国(36%)、印度(26%)等中国企业布局较多的国家施加了较高的关税,预计苹果公司这次也将积极争取豁免。
与此同时,若最终无法获得豁免,苹果一方面由于本身产品毛利率较高,可以自己承担部分成本,另一方面,与供应商进行协商谈判,调整价格以及产能布局,这使得处于漩涡中心的中国供应商们备受关注。
根据苹果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苹果公司全球主要的200家供应商中,超过80%在中国设有苹果相关工厂。过去几日,“果链”企业与苹果公司一样,股价剧烈波动,多家公司推出回购计划,并积极对外沟通。
在被问及关税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时,“果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SZ)在最新的投资者关系互动中回应称,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
立讯精密表示,短期内,各行各业有销美国的企业和品牌都会在可预见的二季度或四月份尽可能多先出货,然后再观望。如果关税进一步传导,可能会带来消费者观望心态或者经济衰退以致需求下滑的情况,但公司作为优质厂商,受到影响较小。
另一家“果链”公司蓝思科技(300433.SZ)回应媒体称,尽管海外业务占比高,但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天然规避关税波动风险。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
对于后续规划,蓝思科技表示,公司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外建设与运营经验,在越南和墨西哥为美国客户批量出货,未来计划继续扩大全球业务布局,以巩固公司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增强供应链韧性,满足客户对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