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伊利16亿生育补贴计划启动,金额超飞鹤、但投入相对强度不及飞鹤)
相较于中国飞鹤此前推出的12亿元补贴方案,伊利虽在补贴绝对金额上实现约33%的增幅,但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横向对比(2024年飞鹤实现营收207亿元、净利润3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营收达890亿元、净利润109亿元),经营体量相对较小的飞鹤在补贴力度层面却展现出相对更高的投入强度。
2025年4月10日,继中国飞鹤(06186.HK)率先推出规模达12亿元人民币的生育支持计划后,伊利股份(600887.SH)迅速响应,宣布启动总额16亿元人民币的生育补贴专项计划。
据了解,该计划将于2025年4月正式实施,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的生育补贴。除物质补贴外,伊利还提供从孕期到孩子3岁的全周期服务,如孕期健康管理服务、定制化知识服务,以及母婴专家咨询服务等。
图片来源于:伊利集团公众号
补贴金额超飞鹤、但相对投入强度不及飞鹤
伊利集团此次推出的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系对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生育政策的战略性响应,亦是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象化体现。该策略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的同时,构建产品体验场景,容易形成品牌认知强化与潜在用户转化的双重效应。
相较于中国飞鹤此前推出的12亿元补贴方案,伊利虽在补贴绝对金额上实现约33%的增幅,但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横向对比(2024年飞鹤实现营收207亿元、净利润3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营收达890亿元、净利润109亿元),经营体量相对较小的飞鹤在补贴力度层面却展现出相对更高的投入强度。
而在具体的生育补偿方案方面,根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飞鹤的补贴并非现金形式,主要为实物兑换券。符合条件的家庭最高可申领1罐孕妇奶粉及5罐750g星飞帆卓睿奶粉。以终端零售价测算,该补贴方案总价值约1784元,结合飞鹤66%的毛利率推算,其实际成本支出约600元。
伊利集团虽未完整披露实施细则,但宣传图片显示其补贴方案或与伊利金领冠系列产品有关,是否也将采用非现金形式仍未可知。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伊利首次积极响应生育政策。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伊利即启动"三孩家庭万元奶粉赠送计划",通过阶梯式补贴政策覆盖不同生育群体。
营收承压,盈利韧性较强
伊利集团近期财务表现呈现结构性修复特征。从营收维度观察,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3.38亿元,同比降幅达16.5%,为2024年单季度最大收缩幅度;第三季度营收回升至291.25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6.67%,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需特别指出的是,伊利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负增长,仍需引起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审慎关注。
盈利端表现则呈现显著分化特征。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59.55亿元,同比激增64.6%,但此增长主要源于25.79亿元一次性投资净收益,其主营业务盈利质量提升幅度有限。第二季度净利润骤降至16.18亿元,同比降幅达40%,反映行业调整期对伊利盈利能力的阶段性冲击。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净利润迅速回升至33.24亿元,同比增长8.77%,展现出较强的盈利修复韧性。
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伊利管理层也对经营波动情况进行了系统性阐释。上半年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持续疲软,第二季度伊利主动实施库存战略调整,通过渠道优化实现库存水位与价格体系的双重修复。8、9月份,渠道健康度已恢复至理想水平。
婴配粉业务或成战略重心,上下游议价能力突出
从业务结构维度剖析,伊利集团已形成以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三大板块为核心的产业矩阵。作为营收支柱的液体乳业务,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206.37亿元销售额,占总营收比重达70.86%,环比增长24.12%,展现出强劲复苏动能;冷饮业务连续29年蝉联行业榜首,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奶粉业务作为驱动增长的第二引擎,其战略价值尤为凸显。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13.3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07%。奶粉业务可进一步拆分为成人奶粉以及婴配粉,而成人奶粉的毛利率普遍低于婴配粉,伊利在资源配置上自然向婴配粉领域倾斜,以期实现更高的盈利回报。
婴配粉业务也不负众望,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全渠道市场占有率攀升至13.2%。实际上,当前行业变局也为国产奶粉创造战略机遇期,美国关税大棒削弱进口奶粉品牌价格竞争力,叠加国内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双重利好因素共振下,国产奶粉迎来反攻窗口期。
在此背景下,伊利集团战略跟进中国飞鹤生育补贴计划,通过精准政策工具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与市场版图扩张,既是对行业趋势的主动响应,亦是巩固其婴配粉市场地位的关键落子。
此外,伊利集团在供应链资金管理方面已形成独特竞争力。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及合同负债总额达187亿元,而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预付款项及合同资产总额为47.07亿元,形成约140亿元净资金占用优势,凸显其在产业链中的强势谈判地位与议价能力。
需审慎评估的是,伊利的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0.19%,过度依赖产业链优势地位实施资金占用策略,也易引发系统性财务风险。一旦资金链管理失当突破安全阈值,叠加高负债杠杆效应,或将触发债务危机连锁反应。
行业层面则呈现积极信号,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乳业基本面底部特征已现,复苏拐点渐近。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乳制品出口额达82亿美元,创历史次高,但目前受中国关税反制措施影响,该出口规模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此国际竞争格局演变,客观上为伊利等国产乳企创造市场机遇,其战略发展空间在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显著增加。
伊利集团的未来,既取决于能否有效转化行业周期红利,更考验管理层在风险管控与战略扩张间的决策智慧,值得资本市场持续观察。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