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召开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 多家企业代表共议商业落地“新路径”)
4月10日,由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科创局主办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召开。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并致辞,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沙雁及近百名来自具身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出席活动。
座谈会上,覃伟中指出,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产业新赛道。深圳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全力全速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最大优势、汇聚最优资源,为广大企业和机构在深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记者了解到,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自变量机器人、智平方、优必选、银河通用及云深处等具身智能科技企业代表,美的集团(000333.SZ)、海康威视(002415.SZ)、拓斯达(300607.SZ)等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参与了上述会议。
“过去许多资本是不敢往机器人领域投的,我就是做技术的,过往科技领域投资一投就是十年八年,但资本的获益周期比较短,一般是5至7年一个周期。”4月10日,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同阳回应记者采访表示,此次座谈会上,有更多的深圳耐心资本开始关注具身智能领域,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赵同阳在座谈会上发言时亦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有着大量的资金需求和人才需求,深圳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政府引导基金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接下来,众擎机器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提升机器人的性能与智能化水平,让更多高性能、长寿命的人形机器人进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在智能产业领域不断前行和发展壮大。
“作为具身智能的从业者,我们看到,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资本上,国家及市场都对具身智能领域有很大的支持。接下来,我们在资金投入和业务合作上都会有更大的信心。”同日,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回应记者采访表示,此次座谈会将国内顶尖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公司聚集在一起,并依托深交所这样一个重要的资本平台,可以反映出深圳政府对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视。
冷晓琨在座谈会上发言时亦表示,大湾区在“软硬一体”结合方面优势明显。在硬件方面,大湾区拥有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在机器人本体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在大模型方面,乐聚机器人与华为盘古大模型、腾讯、自变量机器人都有深度合作。
“乐聚机器人加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大湾区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与健全。”冷晓琨在会上表示,人形机器真正爆发还需要约5至10年的时间,企业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聚焦智能化、批量化以及国产化替代,迎接未来具身智能产业蓝海期的到来。
对于具身智能在技术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孵化出来的产学研项目,逐际动力始终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的突破。张力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突破:首先是场景定义,在更多垂直场景中创造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其次是生态系统,从技术突破这种单点创新到整个生态系统集成;最后是资本赋能,通过技术信仰到场景验证、再到商业闭环,实现企业新的经济模型可行性。
4月10日,优必选党委书记、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张钜回应记者采访表示,此次会议对于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是极具意义的。目前来说,很多具身智能企业还未达到盈利,若A股市场能为具身智能产业打开更多的IPO通道,其一级市场会变得更为活跃,这对国内具身智能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张建华在座谈会上表示,与传统的软件形态人工智能(如基础模型)相比,具身智能产品(如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因其硬件实体的存在,将具备更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具身智能的发展将为人工智能商业化提供有效路径,助力打通人工智能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大循环。
“目前,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总规模为600.6亿元人民币,基金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布局。适度投早、投小的策略,将为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张建华表示,未来,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的监督指导下,用好有限资金,紧盯关键环节,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努力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