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波动加大,QDII基金积极应对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13 00:08: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海外市场波动加大,QDII基金积极应对)

【导读】海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QDII基金赎回情况平稳,基金经理积极应对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近日,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出现较大震荡,尤其是美国股、债、汇市场一度遭到“三连杀”。

由于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加大,QDII基金投资有所降温,部分QDII基金也陆续放开了申购门槛。

在受访基金经理看来,海外市场剧烈波动,导致投资难度加大,短期宜降低风险偏好,回归安全边际较高的红利类、内需类,以及港股资产。虽然贸易战带来不确定性,但目前QDII产品整体赎回情况仍然比较稳定。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对于近期海外市场波动加大的现象,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表示,主要还是源自美国的关税政策。全球资产在“对等关税”宣布以及延期后出现大幅波动。目前市场对“对等关税”的定价尚未完全消化。

“关税战可能加剧供应链断裂和通胀压力。美国核心通胀可能因关税脉冲效应维持高位,美联储在降息与抑制通胀间陷入两难,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她说。

创金合信港股互联网3个月持有基金经理郑剑、长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基金经理曲少杰也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美国相对较弱的经济数据增强衰退预期。

沪上一位QDII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对于各类资产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近期美国各项相关政策及税率反复改动,且没有明显规律,随意性较强,对于全球投资人的预期稳定性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冲击。因此,避险需求明显上升,对于各类风险资产的负面冲击较大。

短期降低风险偏好 增加防御类资产配置

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将给QDII基金的投资运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基金经理又将如何应对?

万琼表示,最近美股因为关税大幅超出预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等原因出现较大波动。短期来看,还是要警惕估值和盈利预期下调的双重风险。在关税不确定的背景下,短期内可以降低风险偏好,增加红利资产配置比例。后续等待波动降低,市场趋稳后,再逐步提升风险偏好。

上述沪上QDII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以来,波动与分化成为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运行的总体特征,并且这种特征还在延续。对于以海外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QDII基金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组合的总体风险控制,一方面也要在波动与分化中寻找可能的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首先,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可以关注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其次,在市场的再分化中寻找机会。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地区间的差异,也体现在每个市场内部行业与公司之间的分化。另外,在组合管理方面,还要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以及申赎的应对,做好持有人陪伴工作。

北京一位QDII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剧烈波动导致QDII净值波动,汇率近期剧烈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当前主要应对措施为:在市场调整期加大港股配置,尤其是国内AI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基本面触底的消费类公司。同时加大教育领域的投资。“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不受国际贸易政策冲击,未来基本面有望改善,且估值具有吸引力。”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经理表示,海外市场剧烈波动,导致投资难度加大,接下来将回归中美双方的内需类资产,较大的股息率或会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

看好港股和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

尽管部分QDII基金近期放开了申购门槛,但从观察到的数据来看,多位业内人士透露,QDII基金的总体申购赎回情况相对比较稳定。

谈及QDII基金的配置价值,郑剑认为,长期来看,由于中国与海外资产的独特相关性,QDII产品与A股资产形成有效的补充。另外,当前港股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估值接近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但基本面相对于过去三年有明显的改善。

上述沪上QDII基金经理表示,具体而言,有很多资产都值得关注,例如以恒生系列指数为代表的港股资产。另外,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些具有避险属性的海外资产也值得关注。最后,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看好科技、高端制造、医药、消费等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公司。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QDII基金经理则认为,接下来纯美股产品配置有困难,美股、AH股均衡配置产品相对会比较稳定。海外资产看好高股息的稳定类资产或具备超强品牌力的奢侈品公司。

曲少杰也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充分的政策空间和整体较低的估值使得港股仍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在全球经济处于低利率周期的大背景下,港股红利资产的低估值、高股息率,更使其凸显出作为长期底仓型资产的独特配置价值。

校对:纪元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