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信“心”心理问答|当善意遇上算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13 08:52: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当善意遇上算计)

读者来信:

我最近在自我反思中发现了一个困扰我的矛盾。曾经,我乐于助人,不计报酬地为他人提供帮助,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有些人似乎会利用我的善良,将我当作情绪垃圾桶,有意识地接近我,利用我的善意。这让我开始变得计较利害得失,试图辨别哪些人是真心待我,哪些人只是想利用我。但这样一来,我又觉得自己变得斤斤计较、小气,失去了曾经的豁达。现在,我变得有些封闭,做事情也总是思前想后,这让我感到很困扰。希望您能从专业的角度,为我分析一下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并给我一些调整的建议。

姗姗来迟

回信:

读完你的来信,我仿佛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与挣扎,那种从最初的乐于助人到后来的矛盾与自我怀疑,一定让你感到很痛苦吧。你曾经满怀善意地去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享受着助人为乐带来的满足感。然而,当发现有些人似乎并不珍惜你的付出,甚至将你当作情绪垃圾桶时,那种被利用、被辜负的感觉一定让你心寒。你开始变得计较,试图分辨谁是真心待你,谁只是想利用你。这种转变让你觉得自己变得小气,失去了曾经的豁达,也让你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困境。你害怕自己变得不再善良,害怕因为自我保护而失去了那些美好的品质。但其实,你内心的这种挣扎,正是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试图寻找平衡、保护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善良的一种努力。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你的心理状态,然后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从“情感浓度、资源流动和价值认同”这三个维度来谈谈如何更细致地评估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情感浓度: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和这个人相处时,你是否总是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还是说,你常常觉得自己在单方面付出情感,而对方对你的感受却不闻不问?比如,当你心情不好时,对方是否会主动关心你,给予你安慰和支持?还是总是让你去安慰他?你可以试着记录一下,每次和这个人相处后,你的情绪变化。如果每次和他相处后,你都感到疲惫、沮丧,那可能就意味着情感浓度失衡了。这时候,你需要和对方沟通你的感受,或者适当减少与他的接触,给自己一些空间。

资源流动: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包括时间、精力、注意力等。你可以观察一下,在你们的互动中,资源是否总是单向流动?比如,你总是抽出自己的时间去帮助他,而他却很少为你考虑;你总是为他付出精力去解决问题,而他却很少回报。你可以试着做一个简单的记录,比如每周记录一下你为对方做的事情,以及对方为你做的事情。如果发现总是你付出得多,那可能就意味着资源流动不平衡了。这时候,你可以和对方谈一谈,看看是否可以调整一下,让资源流动更加平衡。比如,你可以和他说:“我最近工作很忙,可能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随时帮你,但我很愿意在周末的时候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既表达了你的难处,又给了对方一个明确的期望。

价值认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你需要思考一下,对方是否尊重你的付出,是否认可你的价值。比如,你为他做了很多事,他是否表示过感谢,是否认可你的努力?还是总是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你可以回忆一下,每次你帮助他后,他的反应是什么。如果他总是忽视你的付出,甚至贬低你的努力,那可能就意味着价值认同出了问题。这时候,你需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让对方知道你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比如,你可以和他说:“我很高兴能帮你,但我也希望你能尊重我的付出,哪怕是一句感谢也会让我感到很温暖。”如果对方仍然不理解,那你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这段关系了。

除了以上三个维度的评估,我还想给你一些更具体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接纳情绪的真实性:你现在的矛盾和纠结都是正常的,不要因为自己有了这些情绪而感到自责。你可以试着和自己说:“我现在的感受是正常的,我有权保护自己,也有权去追求那些真正尊重我的人。”你可以写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建立动态评估系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简单的评估表格。比如,每周花一点时间,回顾一下你和身边人的互动,看看在情感浓度、资源流动和价值认同这三个维度上,哪些关系是健康的,哪些关系需要调整。你可以给每一段关系打一个分数,比如1到10分,1分代表非常不平衡,10分代表非常平衡。然后,根据分数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如果一段关系的分数很低,你可以和对方沟通,看看是否可以改善;如果沟通无效,那你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与他的接触,给自己一些空间。

培养智慧助人的能力:你可以选择性地帮助那些真正需要你帮助的人,而不是盲目地付出。在帮助别人之前,你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愿意帮助这个人?”“我是否有能力帮助他?”“我的帮助是否会被他珍惜?”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可以去帮助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有权拒绝。同时,你也可以学会拒绝,当别人的要求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时,你有权说“不”。你可以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拒绝,比如:“我很想帮你,但我现在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或者“我很愿意帮你,但我在这方面真的不太擅长。”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态度,又不会伤害对方。

在这里,我还想和你聊聊自我关怀的底层逻辑,这对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至关重要。

首先,你要承认人性的复杂性。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关系的变质往往始于微妙的不适感。”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人性的真实呈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局限,有时候,即使我们怀着善意去帮助他人,也可能遇到不被理解、不被珍惜的情况。这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只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复杂性。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反应而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善良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其次,重构自我价值坐标。你可以制作一份“价值贡献清单”,将你的付出分为三类:可持续付出、限制性付出和禁止性付出。可持续付出是指那些让你感到快乐、充实,且不会过度消耗你精力的事情,比如分享专业知识、给予情感支持等;限制性付出是指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需要你谨慎考虑的事情,比如偶尔帮忙处理一些琐事;禁止性付出则是那些你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经济垫付、过度干涉你的生活等。通过这样的分类,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边界,明白哪些事情是你愿意做的,哪些事情是你需要拒绝的。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付出更有价值。

最后,建立助人成就感账户。你可以将每次有效助人视为一次“心理存款”。当你的付出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回报,让你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时,这就是一笔积极的存款。但如果你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甚至让你感到疲惫和沮丧,那可能就是一种“透支”。当出现透支时,你要学会允许自己“取款休息”,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恢复。这并不是放弃助人,而是让你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就像心理学中强调的“职业耗竭预防策略”一样,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他人。

你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你也可以和一些真正关心你、尊重你的人在一起,从他们那里获得支持和力量。你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等,来平静自己的心情。

你的矛盾和纠结并不是你的弱点,而是你成长的契机。通过这个过程,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会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你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而你的善良也会变得更加智慧和有力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