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这项技术,彻底改变3D芯片制造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这项技术,彻底改变3D芯片制造)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scitechdaily,谢谢。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对准3D半导体芯片的方法,即通过用激光照射芯片上图案化的同心超透镜,从而生成全息图。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有望显著降低2D芯片的制造成本,支持3D光子和电子芯片的开发,并为经济实惠的紧凑型传感器技术打开大门。

半导体芯片通过赋能电子设备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为电子设备提供动力。这些功能依赖于芯片中嵌入元件的精确图案。然而,传统的二维芯片设计已达到其技术潜力的极限,而三维集成如今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未来发展方向。

要构建 3D 芯片,需要将多个 2D 芯片堆叠在一起。这些芯片的层必须以极高的精度对齐,精度可达几十纳米。这种对齐必须在三个维度上进行:前后、左右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x、y 和 z 轴)。

传统对齐方式的局限性

“对齐两层的传统方法是用显微镜寻找两层上的标记(通常是角或十字线)并尝试将它们重叠,”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兼论文高级作者阿米尔·阿尔巴比 (Amir Arbabi) 解释道。


现有的基于显微镜的对准方法不适合制造这些 3D 芯片。

“显微镜无法同时清晰地看到两个十字线,因为层与层之间的间隙高达数百微米,而层与层之间重新聚焦的运动会导致芯片发生移动,进一步错位。” 博士生兼论文第一作者 Maryam Ghahremani 说道。此外,“能够分辨的最小特征由衍射极限决定,约为 200 纳米。” 她补充道。

纳米级检测的突破

Arbabi 及其团队发明的全新对准方法无需移动部件,能够以更小的尺度测量远距离层之间的错位。研究人员原本希望达到 100 纳米的精度。然而,他们的方法在左右测量(x 轴和 y 轴)时,误差高达 0.017 纳米,在评估两个芯片之间的距离(z 轴)时,误差高达 0.134 纳米。

“假设有两个物体。通过观察穿过它们的光线,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移动了一个原子大小,”阿尔巴比说道,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肉眼可以发现小至几纳米的误差,而计算机甚至可以读取更小的误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半导体芯片上嵌入了由同心超透镜制成的对准标记。当激光穿过两个芯片上的这些标记时,会投射出两幅干涉全息图。“这张干涉图像可以显示芯片是否对准,以及它们错位的方向和程度,”Ghahremani 说道。

“对于一些从事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公司来说,芯片对准是一项巨大且成本高昂的挑战,”Arbabi说道,“我们的方法解决了制造过程中的一项挑战。” 较低的成本也增加了寻求半导体创新的小型初创公司获得这项技术的机会。

Arbabi 还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制作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和其他物理量。“很多你想检测的物理量都可以转换成位移,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激光器和一台相机,”他说。例如,“如果你想要一个压力传感器,你可以测量膜的运动。” 理论上,任何涉及运动的事物——振动、热量、加速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追踪。

https://scitechdaily.com/laser-holograms-could-revolutionize-3d-chip-manufacturing/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专注半导体领域更多原创内容

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动向与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93期内容,欢迎关注。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公众号ID:icbank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