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禾化工:中国农药的“化合物创制”与乡村振兴新故事)
《投资者网》张伟
一粒种子从萌芽到丰收的旅程,离不开一瓶农药的守护。
在中国农化行业的版图中,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禾股份”或“公司”,301665.SZ)的名字与三个关键词紧密相连:百菌清、嘧菌酯、2,4-D。这些拗口的化学名称背后,是每年从病虫害手中夺回千亿斤粮食的隐形战场。
4月11日,泰禾股份——这家常年位列中国农药出口Top 10的隐形冠军,正带着360多个专利的成就,成功叩响创业板的大门。
(来源:全景)
泰禾股份IPO的故事,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更是折射出中国农化产业从“仿制跟跑”到“创制突围”的华丽转身。
行业地位突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升和环保要求的加强,对高品质农药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泰禾股份积极顺应中国农药行业追求高质量发展趋势,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显示,泰禾股份常年稳居前30位。
同时,泰禾股份的农药出口额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农药出口额50强榜单》显示,泰禾股份排名为第6位,竞争地位稳居国内农化行业前列。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农化行业竞争激烈,具备原药制剂一体化的企业才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泰禾股份实施原药制剂一体化布局,逐步从仿制企业向创制企业转型,为公司未来业务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内领先的农药原药生产商之一,泰禾股份在百菌清、嘧菌酯、2,4-D等大型单品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并开发了新农药环丙氟虫胺以及四氯丙烯、1,4-BAC等功能化学品,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化合物创制能力和研发制造能力。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泰禾股份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创新体系,构建靶标发现、分子设计、先导优化、生物评价等平台,是业内为数不多兼具化合物创制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集团化企业。
业绩企稳回升
据招股书披露,泰禾股份已经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及工程中心和新农药活性分子筛选、药效试验和理化性质测试平台,形成了“总部技术储备,基地技术支撑”的技术研发体系。
同时泰禾股份在上海和长沙设有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艺包设计等。此外,泰禾股份还在江苏、江西设有三个省级认证的技术中心,负责在产产品的技术改进和生产技术支持。
截至2024年6月30日,泰禾股份及其子公司一共获得专利363个,涵盖境外发明专利73个,境内发明专利148个,境内实用新型142个,并在氨氧化技术、氯化技术和加氢技术等方面建立了系统性的技术优势。
强大的研发实力,为泰禾股份筑起技术护城河的同时,也为公司增厚盈利能力提供保障。2024年上半年,泰禾股份实现营收19.59亿元,实现营业净利润1.2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另据审阅报告显示,泰禾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2.61亿元,同时预计2025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7400万元至8200万元,同比变动37.69%至52.57%。
助力乡村振兴
在现代社会,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有数据显示,农药使用可以挽回全球农作物总产量的30%-40%。在中国,农药的使用每年可挽回约1000亿斤的粮食损失。农药是现代农业中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国内农化龙头之一,泰禾股份积极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方面有所贡献。
泰禾股份表示,在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公司持续以质量、绿色、环保、安全为发展基石,通过技术提升,装备升级,成长为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高端制造企业;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生产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可再生资源等途径逐步实现传统化工制造业的绿色升级。
随着IPO上市,也为泰禾股份实现创制能力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募资用途显示,泰禾股份本次IPO募集资金总额4.62亿元,募集资金运用将全部围绕主营业务进行,着眼于提高公司优势产品杀菌剂嘧菌酯原药及其重要中间体的产能,规模化生产新开发的农药原药产品杀菌剂丙硫菌唑、肟菌酯,同时建设研发中心。
泰禾股份还提到,未来公司也将加强在农化产业链中的纵向整合,通过提升原药产品及关键中间体的制造实力,坚持持续创新,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促进中国乡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