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 二季度稳外贸、扩内需有望双管齐下)
中国网财经4月15日讯(记者李春晖)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正陆续发布。海关总署14日公布,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3%。这是我国进出口规模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并且从月度趋势看,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1月份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
“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推动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
展望二季度,分析人士表示,稳外贸措施有望显著加码,同时国内将有针对性的出台支持“出口转内销”政策,着力扩大内需。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大力度,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可控。
一季度外贸顶压前行实现平稳开局,展现出较强韧性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了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尤其是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3.5%,比1-2月份大幅加快10.1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3月出口增速显著加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偏低。二是外需仍有较强韧性,一季度各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三是存在一定“抢出口”效应。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有力地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一季度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和8.2%。与此同时,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像玩具、服装等行业,通过小订单、多批次、快速反应的“小单快反”模式,将交货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大幅压缩到1周以内,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王令浚表示。
展望二季度:稳外贸、扩内需双管齐下,外部扰动影响可控
进入二季度,所谓“对等关税”给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不必过于悲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应客观理性地看到,我国的出口产业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韧性。一是经过多年调整,我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已相对较低,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二是我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90%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高端制造业将对稳出口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等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加速涌现。在微观层面,中资企业也不断通过‘出海’、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等策略来灵活应对。”刘涛称,“(关税问题带来的)相关损失在加大投资、消费等政策刺激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对冲掉的。”
冯琳认为,在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的背景下,接下来我国稳外贸措施会显著加码,同时国内将有针对性的出台支持“出口转内销”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缓解外需下滑对出口行业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
“今年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面发力,特别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的政策取向下,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