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亏损达 1.88 亿,瑞泰人寿新任董事长首年遭遇“滑铁卢”?)
来源:燕梳师院
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瑞泰人寿历经二十余载沉浮,经营情况日渐低迷。随着“一二把手”的变动,总经理之位曾由中方股东暂代,加之具有中资背景的董事长,瑞泰人寿中资话语权或将进一步增强。
经营低迷
2024年度,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0.38%;净亏损1.8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2.39%。
图源: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近年来,保费收入呈显著增长态势。2018-2023年,瑞泰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5.57亿元、6.65亿元、8.11亿元、12.26亿元、18亿元、15.97亿元。
进一步剖析,以2024年为例,公司保费规模20.23亿元,同比微增0.8%。其中,新单保费3.58亿元,同比微增35.67%;续期保费实现12.45亿元,同比下降6.61%。可见,保费方面显示客户留存能力薄弱,而这种“新单冲量”策略可能通过短期销售激励虚增收入,掩盖业务质量恶化。
从净利润来看,2024年亏损创近年新高。过去15年里,仅5年实现微利,亏损总额远超盈利,尚未进入稳定的盈利周期。具体而言,直至2015年,公司才实现首次盈利。从2018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0.02亿元、0.06亿元、-1.21亿元、0.04亿元、0.05亿元以及-1.4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由于海航债券违约的影响,瑞泰人寿遭受了重大的财务损失,净利润出现了逾亿元的赤字。2023年再次面临超亿亏损且由盈转亏的局面。
投资端表现难言轻松。一方面,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投资收益率为4.85%,综合收益率11.52%。但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为负值,显示投资回报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高风险非标资产配置与减值准备不足。截至2024年,相关高风险非标资产仅计提减值准备938万元,坏账准备覆盖率不足15%,远低于行业审慎水平。例如,华鑫信托·鑫投2号应收账款逾期两年未收回,但仅计提60%坏账准备,风险敞口显著。
偿付能力表现可圈可点。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08%、253.04%。
董事长更迭
去年,公司“一二把手”均进行了变动。2024年8月,瑞泰人寿在官网上披露,经北京监管局批准(京金复〔2024〕497号),自2024年8月28日起由吴德生先生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陈景东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图源:公司官网
从公开资料来看,最近五年,吴德生历任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之后,进入国家能源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职员(副主任级,副厅局级)、二级业务总监(副主任级,副厅局级)。与此同时,兼任国能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董事。
可见,2024年是吴德生出任董事长的开端,但公司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对于新任董事长而言,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小。
近年来,董事长一职频繁更迭。2020年12月,陈景东在55岁这一年,成为了瑞泰人寿的新掌舵人。追溯至2010年,邵国勇从国电资本控股转战瑞泰人寿担任董事长,不过他的任期在2013年就画上了句号。随后,杨建莹于2014年2月接过重担,但仅仅一年半后,即2015年6月,他又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位。紧接着,张敏在2015年10月成为了瑞泰人寿的新一任董事长,并一直任职到2020年4月。简言之,十年来,公司董事长已更换四次,凸显了管理层稳定性不足,战略连贯性受质疑。
除了董事长易主,总经理一职亦发生变动。据悉,去年1月,瑞泰人寿任职六年之久的总经理ABDULLAH?OMER(马富贵)突然宣布离职,由中方股东陶耀辉“接棒”公司临时负责人。不过根据官网最新披露,他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现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因此,公司总经理之位仍处于空缺状态。若由中方股东委派,意味着瑞泰人寿中资话语权或将进一步增强。
转型效果受限
成立以来,瑞泰人寿的产品结构持续调整。起初,依托外方股东的专业背景,公司深耕投连险领域,成为了该领域的佼佼者。2009年底,通过充分利用股东资源,大力拓展传统保险业务,其间万能险更是成为保费收入增长的引擎。
然而,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管控下,万能险的风光不再。2015年下半年,瑞泰人寿果断转型,调整产品线,由投资型产品转向保障型产品,并加速构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积极推广高价值和保障类产品。
实际上,公司仍以终身寿险产品为主导。2022年—2023年,瑞泰瑞享福盈终身寿险占前五大产品保费收入的70%以上,业务高度集中。此类产品费用率高、利差空间低,透支未来利润,且易受监管政策调整影响。
此外,瑞泰人寿还存在对关联交易的依赖。2024年1月,公司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将继续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签署统一交易协议。公告中表示,为了提升国家能源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员工的保险保障水平,双方就集团内的企业与瑞泰人寿合作采购保险保障方案事宜签署了《统一交易协议》。
该协议涵盖了《瑞泰团体重大疾病保险(C款)《瑞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B款)》以及其他在售的团体保险产品。预计在未来三年内,该协议涉及的交易金额约为21.15亿元,其中包括约0.15亿元的服务费用和约21亿元的保险业务费用。过度依赖关联方不仅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能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因此,公司直面的挑战颇多。对于新任董事长吴德生而言,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经营策略,将成为关键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