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4-16 06:31:2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道尽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与其空谈理论,不如付诸实际行动。从心理学角度看,行动不仅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更是塑造自我、促进心理成长的关键要素。


在心理学中,有一项关于“行动与目标达成”的研究。实验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完成一项复杂的拼图任务。第一组在开始前,花费大量时间讨论拼图策略、分析图案规律,却很少动手尝试;第二组则在简单了解任务后,就迅速开始动手拼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 。结果显示,第二组完成拼图的时间远远短于第一组。这个实验清晰地表明,单纯的理论探讨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切实行动,才能在实践中快速找到达成目标的路径。


坐而论道,是一种思维上的舒适区。我们可以高谈阔论各种理论,分析问题头头是道,但如果不将这些想法转化为行动,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就像很多人都梦想着瘦身健身、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培养新的爱好,他们在网上收集大量资料,制定完美计划,与人谈论时也激情满满,可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寥寥无几。他们停留在幻想成功的阶段,却没有勇气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最终梦想只能化为泡影。


而当我们起而行之,就开启了一段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每一次行动都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即使失败,也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宝贵经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当个体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下一个挑战。比如一个害怕公众演讲的人,通过不断练习,克服内心恐惧,最终在舞台上自信表达,这种成功的经历会极大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让他在未来面对类似情境时更加从容。

行动还具有强大的心理治愈力量。在面对生活挫折与困境时,行动能帮助我们摆脱消极情绪的泥沼。曾经有一位抑郁症患者,在医生建议下开始坚持每天慢跑。起初,他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但渐渐地,他发现跑步时分泌的内啡肽让他心情愉悦,身体的疲惫也让他无暇顾及内心的痛苦。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病情逐渐好转,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正是行动,让他打破了抑郁症带来的恶性循环,重新拥抱生活。


坐而论道固然能带来思想碰撞,但只有起而行之,才能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披荆斩棘,收获成长与蜕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