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聚焦内外双循环,这家公司20亿助打造中国新优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聚焦内外双循环,这家公司20亿助打造中国新优势)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一向低调的滴滴,正在干一件大事!

上周,滴滴宣布将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聚焦“稳就业促消费”以及助力制造业“走出去”,通过发挥平台企业责任,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作为率先发力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滴滴的动作显得更接地气些,直指对内的基层群体和全球化企业。

不难发现,这一举措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自身的“乘数效应”,将企业资源和社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稳就业—促消费—拓市场”的良性循环。

其实,这与滴滴本身的使命定位“不谋而合”。在其官网,是这样来介绍这家公司的,“滴滴是全球卓越的移动出行平台,为超过4.5亿用户提供多种出行方式和金融服务,并致力于智慧交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和开放。”

如此便不难理解,在外部环境面临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滴滴的创新实践,可能更带来一系列正向结果。

01 对内,充当平台经济的压舱石

滴滴不只是一家出行互联网公司,说它是稳就业的主力军,并不夸张。

先看一组数据,在我国目前的灵活人群中,外卖、网约车司机(含代驾)等人群数量庞大,外卖骑手超过1000万,网约车人数则将近750万。

在网约车这一新职业中,滴滴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占了绝大多数。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有近600万网约车司机通过滴滴获得收入。


从近三年数据来看,2022 年至 2024 年,滴滴中国司机年度客单价分别为 24.1 元、25.0 元、24.3 元,即便最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滴滴整体保证了司机的客单价的平稳。

简单的经济账本背后,对很多家庭而言,意义重大。

而2025年追加的10亿元“司机专项补贴”,恰好又将重点支持“出口重点区域”的新增司机群体,如浙江、广东等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帮助有可能因贸易摩擦导致就业波动的人群实现职业过渡。

这种“就业蓄水池”功能,不仅为个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更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机制与权益保障,侧面上也体现出平台经济的包容性与稳定性。

这还不止,滴滴10亿补贴,带动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扩大内需。

之所以这样讲,在于其背后不只是简单的城市出行服务,而是刺激消费。这一层面滴滴的10亿元“乘客补贴”计划瞄准了出行消费的“乘数效应”,换句话讲,看似一笔几十块钱的车费,后面可以主推一大笔消费账单。

不妨分析下里面的产业逻辑:

出行能带动消费,往往在于城市中的各种消费场景,需要人与车进行联动,它直接关联餐饮、旅游、娱乐等衍生需求。例如,周杰伦上海演唱会期间,滴滴数据显示,出行需求同比激增75.4%,夜间需求涨幅达100.4%,通过补贴刺激用户出行频率提升,不仅能稳定司机收入,更可带动周边消费活力,从而在产业链上让更多的人获益。


该策略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即平台短期可通过价格杠杆快速激活市场,长期则有助于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形成“出行—消费—再出行”的生态闭环。

久而久之,可以让更多的司机有收入保障,助力国家稳住就业大盘,为扩大消费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压舱石作用。不过滴滴的助力战略还不只是在国内,全球化市场,也是滴滴的目的所在。

02 对外,塑造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破局

的确,出海是近几年中国企业不约而同的集体选择。

这从近期一些互联网大厂的财报中都能看出端倪,比如,新能源领域中的比亚迪海外营收占比约30%,营收入达899亿,同比增长40%;长城汽车海外营收占比25%,宁德时代海外营收同样占比超30%.......

虽然在关税贸易壁垒风波下,全球化可能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这不能阻挡滴滴进军国际化市场的步伐。

而说起滴滴的出海,鲜为人知,但它确定干出了成绩。

目前,滴滴的典型海外市场巴西、墨西哥等用户增长迅速(如巴西3300多个城镇覆盖、5000万活跃用户),通过滴滴的智能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极致出行服务。

4月初,滴滴还宣布近期将以“99 Food”的品牌,以重启巴西外卖业务,通过协同巴西本地出行和支付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一站式“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实际上,这些表面背后,是滴滴多年前就谋划布局全球化的结果。

2018年时,滴滴就通过收购出行平台99进入巴西市场,为当地用户提供出行、金融和配送服务。如今经过7年的发展,滴滴目前在巴西拥有5000万活跃用户。目前滴滴在巴西拥有约70万活跃骑手,主要提供配送和出行服务,覆盖了巴西3300多个大小城镇;除了外卖,两轮出行服务的订单量也在近三年内突破了10亿。


至于墨西哥,当大多数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将其作为北美供应链大本营时,作为墨西哥唯一提供出行、外卖和金融服务的平台,滴滴早已在当地服务大约1600万月活跃用户,拥有50万活跃骑手,并与9万家本地餐厅达成了合作。

更重要的还不只是这些传统业务,时下热火朝天的新能源项目,滴滴表现得更“激进”。滴滴的新能源国际化战略,实际上正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支点。而这个举措非常有示范价值。

根据规划,2030年前滴滴将在墨西哥市场引入10万辆国产电动车,并依托巴西“99出行”平台建设1万个国产公共充电桩。

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出行服务的本地化运营,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渗透。例如,墨西哥市场的电动车引入计划,不仅为比亚迪、蔚来等国产车企开辟新销路,更通过滴滴的运营数据反馈,帮助车企优化产品设计以适应海外市场需求;而充电桩建设则直接拉动宁德时代、特来电等配套企业的技术输出,形成“车—桩—网”协同出海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滴滴的国际化并非单一业务扩张,而是“链主型出海”——以平台为枢纽,整合整车制造、能源基建、数字支付等上下游资源,构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海外生态圈。

按照预测,2024年滴滴国际业务订单量达36.13亿单,同比增长35.8%,这一数据印证了其作为“出海链主”的带动力,因为它能连接的用户会变得更多。

为此,滴滴在巴西发起“可持续出行联盟”,计划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提升至10%,这一目标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技术标准与运营经验的系统输出。例如,充电桩建设需适配当地电网条件、用户习惯,中国企业在参与过程中积累的解决方案,可为其他新兴市场提供参考模板。

这种“技术+服务”的双重输出,不仅助力海外市场基建升级,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赢得国际话语权。加上滴滴之前重启的巴西外卖业务、拓展配送服务的举措,又将进一步拓宽了平台经济的海外应用场景。

种种迹象表明,滴滴公司的出行生态的延展性为国内消费模式输出提供了试验场,未来或可探索跨境消费联动的新模式。

03 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滴滴内外组合拳的内生逻辑是,这家互联网公司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性的。滴滴的业务形态和底层技术逻辑,与其并非大相径庭,而是“异曲同工”。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的前十年,滴滴抓住机遇,通过挖掘传统出行市场的需求,构建了第一批网络叫车的商业新模式。

到后来,滴滴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在为国家社会承载就业的同时,把数据、服务、场景等融为一体,具体体现为“技术驱动+生态协同”。

具体来看,一方面,滴滴加大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投入;另一方面,滴滴积极参与政策对话,推动行业标准与监管框架的完善,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稳定的营商环境中提供建议意见。

而谈及民营企业,自然离不开创新和责任2个关键词。

在创新方面,上述所讲的出海或者技术战略等都佐证了滴滴作为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价值观导向;至于在民营企业行动力上,便是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

目前滴滴的20亿元专项资金中,既有对司机群体的直接经济支持,也有通过消费补贴间接稳定民生、提振信心的考量。这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模式,为其他平台企业提供了参考。

例如京东、盒马等推出的“出口转内销”计划,同样是通过平台资源整合助力产业链转型。值得强调的是,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其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能够快速调整策略。20亿元投入计划,其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规模,更在于主动把企业优势和价值与国家发展需求深度绑定。


对内,滴滴发挥着网约车司机们稳就业连接消费的“蓄水池”功能;对外,滴滴为中国企业塑造新的破局思路,协同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出海推动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布局。

滴滴的生动实践证明了商业创新并非盲目和单一,而是演进为支撑宏观经济韧性、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

如今,滴滴既会做好网约车的基本盘业务,也会在未来AI智能驾驶和低碳绿色出行乃至全球化纵深发展中,在贸易战中挺身而出,充当民营经济的活力与担当,这家平台公司,或许能收获也值得更好的未来。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