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大变化!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16 20:38: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创投圈,大变化!)

【导读】多家创投机构表示,贸易冲突重塑市场格局,促使资本流向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

见习记者 杨晨

在关税冲突背景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迎来变局,硬科技投资逻辑愈发清晰,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核心考量,价值投资回归。创投人士认为,一级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被重塑。

从短期冲击到价值重构

“美国加征关税从2018年就开始了,本轮关税冲突只是过去事件的延续,是在预期之内。”华澳资本合伙人欧光耀表示,对中国创投行业而言,短期冲击不可避免,募资难度增大,退出渠道可能受限,但长期来看,创投行业将迎来“固强补弱”的机遇。

他表示,短期来看,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中长期看,高附加值行业迎来机遇。科技投资的目的就是逐步摆脱中国在局部领域“受制于人”的处境,不停地投向“卡脖子”领域。

中美创投创始合伙人胡浪涛表示,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众多被投企业早在2018年就着手准备,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又加剧了全球对供应链的重视。

晟荣资本管理合伙人林耀宏则从宏观经济韧性角度分析认为,关税冲突凸显了中国产业链的活力。他表示:“出口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中长期来看,它促使我们逐步摆脱对美国科技的依赖。这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清科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多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整体处于调整周期,但是硬科技相关投资仍逆势增加。例如,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以1923起案例数和1332.92亿元投资金额持续居于投资赛道榜首。再如,IT行业在人工智能赛道的推动下,投资金额同比增加30.5%。此外,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和汽车行业等硬科技领域投资案例数或金额也逆势增加。

胡浪涛指出,其机构的投资策略已从“模仿创新”全面转向“自主原创”,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我们更倾向于结合本土化优势、供应链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进行投资,提倡精品投资、深度赋能、耐心陪伴”。受访创投机构表示,关税冲突下,其投资逻辑从 “模式驱动”加速转向“技术驱动”。

例如,欧光耀指出,过去依赖进口替代和市场规模的投资逻辑,正升级为对上游材料研发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关注,“创投的估值重心虽然是‘增长潜力’,但现在‘更高的品质’胜过‘更低的价格’,‘挺进高端市场’胜过‘占领下沉市场’”。

行业如何破局?

欧光耀分析,电子消费品、跨境电商和新能源车行业对欧美市场依赖度高,消费类电子行业等面临出口压力。拥有技术壁垒行业例如医疗器械因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可能在关税冲突中获得发展机遇。

“加快抗风险能力弱的低附加值行业的市场出清,长期来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欧光耀说。

林耀宏观察到,短期来看,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轻工业品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陷入迷茫,不过企业家们已寻求转型。“这些企业不仅在欧美建立了自主品牌,还在东盟地区进行了制造业的转移。”

林耀宏提到,在细分行业领域,中国取得了诸多突破。例如,我国在军工、航空航天、海洋领域,实现了显著的技术进步。此外,在芯片、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国也走出了自主研发的新路。

受访机构表示,贸易冲突一定程度上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促使资本流向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当下,主要依靠低价策略的企业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市场竞争力正被削弱。

“我更加坚定了投早、投新、投科技、投‘卡脖子’的信心和决心,全行业如此,有利于价值投资回归。”一位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

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指标

胡浪涛直言,供应链的完备和高效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对于主要聚焦国内市场的企业,希望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比较发达的区域去设置他们的运营总部,或围绕少数产业链巨头的上下游去挖掘机会。如果是出海的行业,那么供应链则比较复杂,需要一事一议,一般看项目是否能与当地主流资源做结合。”

“若企业上游供应链受制于欧美,将面临巨大贸易风险。”欧光耀认为,全球化分工不可逆转,关税战促使我们在开放中提升自主能力,未来的供应链布局应是国内自主可控+海外区域协同,投资机构需助力企业构建双循环生态。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更应将抗风险能力作为项目评估的首要指标,而应对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能力就是抗风险能力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自2018年起,我们所投项目已在医疗器械上游材料和技术领域布局,降低对外依赖。”欧光耀表示,会帮助被投企业开拓东南亚、非洲市场,降低对欧美依赖。在投资初期,会提醒并要求企业在规划市场时纳入贸易冲突风险考量,优先布局国内和新兴市场。

林耀宏强调,投资时会优先评估企业供应链的区域布局,关注企业是否在国内核心产区设总部,或在海外新兴市场建立本地化供应链等因素。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其投资的重要评估依据。

编辑:格林 校对:王玥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