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富豪夫妇“补血”,巨子生物拟配股募资超23亿港元,去年狂赚20亿元)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文若楠
图源:图虫创意
巨子生物(02367.HK)又发布股权融资公告。
4月17日,巨子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补足卖方及联席账簿管理人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拟以每股66.65港元的价格配售3500万股现有股份,并通过补足认购同等数量新股份,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23.33亿港元,净额约22.94亿港元。
根据公告,此次配售及认购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及生态圈布局,包括但不限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品类扩展、海外业务及研发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作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交易为巨子生物近一年来的第2次股权融资。2024年5月,巨子生物通过配售新股募资16.27亿港元,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其有12.96亿港元未使用。
就融资的后续资金使用事宜以及业绩发展相关问题,4月17日,时代财经致电巨子生物媒体沟通部门,截至发稿,未能接通。
再度配股募资,或透露着巨子生物的扩张野心。
2000年,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成功实现了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突破,取得了首个发明专利授权,并成立巨子生物,其主要将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在皮肤护理领域。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在港交所敲钟,成为胶原蛋白赛道中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根据年报,巨子生物的主营业务包括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包括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以及保健食品及其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生产企业之一。
从财报数据来看,在资本加持下,巨子生物一路高歌猛进,在营收和净利润上实现翻番。
这从范代娣、严建亚夫妇的身家变化可以窥见一斑。根据海报新闻报道,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严建亚、范代娣夫妇以245亿元排在全国第196位,陕西地区富豪第三。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录得营业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录得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06%。
业务层面,巨子生物主要依托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包括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以及保健食品及其他,其中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系营收支柱,2024年占营收比例达99.5%。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的功效性护肤品录得收入43.02亿元,2023年为26.47亿元;医用敷料录得收入12.18亿元,2023年为8.61亿元。
对此,巨子生物在业绩公告中解释道,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增长得益于公司持续加强在全渠道的营销活动,以及明星单品胶原棒的稳健增长和新品可复美焦点面霜、可丽金胶卷面霜等的成功推出。医用敷料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多款不同形态的新品敷料在全渠道成功推出。
分品牌来看,可复美是巨子生物的王牌,2024年该品牌录得收入45.42亿元,同比上升62.9%,占2024年总收益的82.0%。
渠道方面,目前巨子生物分设了直销和向经销商销售两种主要方式,2024年,直销渠道的收入占比进一步增至64.8%,上年同期为61.2%;经销商渠道则略有下降,2024年为25.4%,上年同期为31.3%。
回顾巨子生物的发展历程,其或充分证明了胶原蛋白作为新成分的快速崛起。此前玻尿酸作为护肤产品成分一度创下业绩神话,以华熙生物(688363.SH)为例,2022年其功能性护肤品收入达到最高,为46.07亿元,此后逐年下滑,到2024年,这一业务的收入为25.69亿元。
不过,华熙生物的际遇或许也暗示了单靠功能性护肤品发力,业绩或难以持久,如何扩充产品体系,多点开花,考验着巨子生物。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巨子生物的研发支出为1.065亿元,同比增长42.1%,占收入比例1.9%。截至2024年年末,巨子生物拥有188项在研项目。
具体来看,2024年,巨子生物获得骨修复材料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另外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产品被予以优先审批。一旦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顺利获批,意味着原本专注于护肤品赛道的巨子生物将正式进军医美注射赛道,也将与北交所“胶原蛋白第一股”锦波生物(832982.BJ)形成直接竞争。
其他支出方面,支出数额较大的当属销售及经销开支,2024年,巨子生物的这项开支为20.08亿元,同比增长72.5%。
后续募资情况如何,巨子生物又将谋划怎样的商业版图,仍有待观察。
时代财经关注到,今年4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一则人事任免通知,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范代娣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4月17日,巨子生物报收72.10港元/股,跌2.10%,总市值为746.8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