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汽成老牌车企危机缩影,冯兴亚转型临大考丨读财报)
文丨古芳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8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28】
广汽集团2024年的成绩单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营收1067.98亿元,同比下滑17.05%;归母净利润8.24亿元,同比大跌81.4%;扣非净利润-43.51亿元,创下该指标上市2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表面盈利的背后,是23.54亿元政府补助与51.7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的“输血”,剔除后整车制造毛利率仅2.18%。
可以说,这已是老牌车企深层危机的缩影。
1
扣非净利暴跌超200%,主业亏损更严重
近些年来,曾靠本田、丰田等合资品牌跻身汽车行业第一梯队的老牌国企广汽集团,遭到了新能源化、智能化浪潮的巨大冲击。
2024年的成绩单,更是撕开了其“虚胖”本质:对比2023年,营收减少22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4.96亿元骤降至8.24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从盈利35.23亿元转为亏损43.51亿元,同比下滑221.8%。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利润“注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产处置,2024年12月转让巨湾技研18.82%股权获13.31亿元收益;二是政府补助激增173.3%至23.54亿元,集中在新能源领域。
非经常性损益远远超过归母净利润,意味着主营业务实际亏损严重。
从产品看,占营收80%的乘用车板块集体滑坡。广汽本田、丰田、传祺、埃安四大品牌销售收入同步下跌,成为业绩崩塌主因。
2
合资产品滞后,自主车型难上高端桌面
实际上,这种业绩塌陷的背后,是“合资+自主”两大品牌阵营均面临困局的生动体现。
第一,合资品牌支柱坍塌,转型滞后。
广汽本田、丰田曾对广汽集团贡献过超70%利润,2024年却同步暴跌。具体来看,本田销量47.06万辆,同比降26.52%,收入682.5亿元,同比降27.03%;丰田销量73.8万辆,同比降22.32%,收入1095.45亿元,同比降28.34%。两者投资收益从83.49亿元暴跌至29.98亿元,降幅达64.09%。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其下滑根源,在于产品脱节:本田雅阁、CR-V等燃油车主力年销下滑超25%,混动车型因续航短、价格高(插混纯电续航仅80-100km,比同级新能源贵2万元),2024年销量不足2万辆。丰田凯美瑞、卡罗拉销量也同比下降25%,电动化bZ系列因续航虚标、智能化缺失(仅基础语音交互),年销不足3万辆,彻底沦为边缘车型。
第二,自营品牌量增价缩,高端化遇阻。
2024年,广汽传祺销量41.46万辆微增1.99%,但收入540.10亿元,大跌29.70%,典型“以价换量”。GS4终端优惠3万元,均价从13万元跌至9.5万元;高端MPV M8均价22万元,远低于别克GL8(35万元)、腾势D9(40万元),燃油动力系统落后混动竞品,高端市场难突破。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广汽传祺累计销量69241辆,同比下滑19%,其中,3月销量32465辆,同比下滑2.25%。反观捷途汽车超过10万辆的一季度累计销量,传祺明显是落后了,更不用说与吉利银河、比亚迪王朝等的差距了。
广汽埃安下滑更剧烈,其新能源销量37.49万辆降21.9%,收入374.21亿元降29.70%,市场份额从6.3%大跌至3.4%,排名从第三跌至第九。
主力AION S多年未改款,续航602km(实际450km)、仅L2级辅助驾驶,被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L7挤压;高端AION LX售价28-46万元,年销不足1万辆,电驱效率低、充电慢,品牌溢价远不及特斯拉、小鹏。
有消息显示,广汽甚至曾在2024年6月大规模解约应届生,暴露出对前景的悲观预期。
3
突围艰难,大力营销毛利仅剩2%
为挽销量,广汽集团2024年加大了市场营销力度,销售费用增至54.17亿元,追加180亿元销售补贴(单车补贴近9000元),导致毛利率大跌:整体3.85%、整车制造2.18%,逼近盈亏线。
实际上,广汽集团的困境源于两端。一方面,成本端,合资品牌技术转让费(5%-8%车价)、进口零部件成本上涨,自营品牌需要承担电池原材料涨价20%,都加大了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产品端,目前广汽的燃油车缺乏高端爆款(传祺GS8年销不足5万辆),电动车陷入“低价亏损-研发乏力”循环——2024年研发投入52亿元,仅为比亚迪1/5,800V高压快充、城市NOA等技术落后1-2代。
更有意思的是,新任董事长冯兴亚(1969年8月生)启动的“番禺行动”,目标是在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达到200万辆(2024年78.95万辆,需年复合增长31%),但如今看来其唯一亮点只能是在海外市场:2024年在海外的销量为12.7万辆,同比增67.6%,毛利率达14.72%。
不过,如今泰国市场正面临特朗普提高进口关税、欧洲市场严苛排放标准等挑战,加大了广汽集团在海外维持高增长的难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广汽集团的困境是“合资依赖”与“自主滞后”的缩影。高额的补贴等非经常性收益只能解一时之困,核心还得重塑产品力:合资板块要加速电动化,推出符合中国市场的纯电车型;自营板块需摆脱低价内卷,在智能化、高端化上突破。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留给广汽集团的转型时间已不多:能否在三年内实现“番禺行动”目标,事关其能否留在第一梯队,乃至生死存亡。【《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广汽集团(SH601238)$$广汽集团(HK|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