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年报观察丨信达地产的谷底一年

来源:观点 2025-04-25 23:0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市场的裹挟之下,信达地产并未能走出独立行情,并在2024年由盈转亏。

(原标题:年报观察丨信达地产的谷底一年)

观点网 4月25日下午,信达地产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信达地产总经理宗卫国、独立董事仲为国、财务总监周慧芬、董事会秘书郑奕线上出席了会议,就2024年经营情况,以及2025年市场形势、经营思路等问题进行交流。

如果将2021年视作房地产行业的转折点,信达地产在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虽逐年减少,却仍维持在百亿元以上的水平。在这三年,信达地产营业收入分别为221.05亿元、182.48亿元、114.2亿元。同期,利润表现也均为正向。

但在2024年,信达地产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9.7%,仅为80.28亿元,这也是该公司自2016年营收破百亿达115.7亿元之后,首次跌落至双位数。

显然,市场的裹挟之下,信达地产并未能走出独立行情,并在2024年由盈转亏。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8.09亿元,较上年同期6.02亿元下降234.4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84亿元,较上年同期5.05亿元下降255.12%。

可以说,这是信达地产近年来的低谷。作为中国信达涉房类不良资产开发管理业务平台,信达地产也一同参与房企项目纾困,被视作救援力量,如今其自身也迎来市场挑战。

代建走弱

对于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信达地产此前曾解释称,一方面公司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及财务性投资出现减值迹象,将计提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同比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信达地产2024年度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2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提信用减值7.86亿元,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95亿元,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根据账龄和单项重大等共计提坏账准备3014.37万元,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974.16万元。预计减少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6亿元。

另一方面,受市场环境等影响,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结转收入和毛利率,均较2023年度有所下降。

根据此前披露的经营计划,信达地产预计2024年实现签约销售额150亿元,回款额140亿元;计划新开工面积86万平方米,计划竣工面积230万平方米。

实际上,这一目标的制定已经较2023年有所下调。据悉,信达地产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金额325.18亿元、224.18亿元、195.05亿元,对应回款金额312亿元、225.41亿元、207.28亿元。

销售表现连年下滑,信达地产也逐步调整年度目标,只是市场形势仍是超出公司预期。

从2024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该公司共计实现销售金额82.69亿元,回款金额82.09亿元;新开工面积74.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7.23万平方米。

除了竣工面积超额完成之外,其余三项均未“达标”,尤其是销售额、回款额两项仅完成计划的五成多。

具体而言,代建项目销售金额的减少带来一定影响。2021年至2023年,信达地产的代建项目销售金额分别达6.7亿元、57.8亿元、68.1亿元,逐年上升,占总销售金额的比重也由2.06%增加至34.91%。

而在2024年,代建项目销售金额出现大幅减少,仅为11.62亿元,降幅达82.9%,占总销售金额的比重也腰斩至14.05%。

同步减少的还有代建项目销售面积。2024年,信达地产累计实现销售面积47.57万平方米,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销售面积17.63万平方米,代建项目销售面积7.32万平方米。代建项目销售面积占比由此前一年的28.67%下降至15.39%。

相对应的,合作项目权益销售表现虽然也随市场走势出现下降,但在信达地产总销售中的占比却有明显提升。

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销售面积占比由上一年的29.61%增加至37.06%;合作项目权益销售金额的占比由30.94%增加至39.71%;回款金额由32.29%增至42.43%。

合作项目的重要性“被强调”,并成为信达地产2024年的拓展重点。期内,信达地产新获取项目计容建筑面积144.6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约3%。

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面积88.32万平方米,较上年的67.27万平方米增长31.3%;代建项目面积31.43万平方米,上年同期为73.1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7%。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信达地产储备项目计容规划建筑面积241.50万平方米,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面积20.96万平方米,代建项目面积77.77万平方米;在建面积484.13万平方米,其中合作项目权益面积120.33万平方米,代建项目面积206.44万平方米。

拓宽来源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有待盘活优化和更新改造的存量资产规模庞大,需要纾困救助和修复价值的项目资源增多,广大金融机构涉房业务对于房地产专业服务的需求方兴未艾。

在线上业绩会中,信达地产董事会秘书郑奕提到,公司强化集团协同联动,通过协同拓展、行业并购、项目投资、操盘代建、联合建设、受托管理等多种方式获取项目。

据其介绍,2025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稳健经营策略,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重点围绕“拓宽业务来源、加快资金回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组织效率”,扎实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实际上,信达地产近年一直在创新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希望由原来单纯获取项目开发利润向开发利润、投资收益以及代建监管收入等多元化收入来源转变。

除了住宅开发业务,信达地产同时适度开发写字楼和综合体,参与城市更新,逐步探索长租公寓、产业园区、养老地产等新业态。

就在今年3月,信达地产旗下的轻资产平台信悦资管,联手文科创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德必集团,加码不动产业务。根据合作,双方将围绕商业办公资产,特别是文创园区类产品展开深度协作,共同探索存量资产价值提升的创新路径。

当然,“转型”的动力除了拓宽业务和收入来源,还在于信达地产的债务压力。

截至2024年末,信达地产的资产总额764.34亿元,较年初826.55亿元减少62.21亿元;负债总额504.98亿元,较年初573.83亿元减少68.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238.39亿元,较年初246.32亿元减少7.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07%,较上年度末69.43%减少3.36个百分点。

整体债务压力虽有减轻,但短期来看还是相对承压。截至期末,信达地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为177.36亿元,较2023年增加84.79%。信达地产对此表示,主要为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增加。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48亿元,上年末为93亿元。

展望2025年,信达地产总经理宗卫国认为,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强化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各地去库存举措将加快落实,加大土地和存量商品房收储力度,扩大城中村改造,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其中一线城市、二线热点城市将率先止跌回稳,同时市场分化严重,大量三四线城市仍然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行业梯队已经形成,房企优胜劣汰还会加剧。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房地产企业要适应新形势。”

面向2025年,信达地产也制定了新的目标:计划销售额105亿元,回款额100亿元;计划新开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计划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

就在业绩说明会召开当天,信达地产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下降3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亿元,亏损持续扩大;基本每股亏损0.07元/股。

一季度,信达地产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3.6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78亿元,回款金额26.84亿元。报告期内,新开工面积2.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62万平方米,公司无新获取项目。

以此计算,销售金额、回款金额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23.6%、26.84%,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达年度目标的18.7%、24.68%。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信达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