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弘控股2024年答卷:多元主业协同发力,以科技赋能打造大食品产业“广弘样本”)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榕
当历史的指针划过2024年,中国农业与食品行业迎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猪周期延续低位震荡,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高质量运营能力成为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核心考验。
当前,消费市场回暖带动健康、便捷、品质化的需求持续释放,预制菜等新兴品类快速崛起,叠加农业科技不断突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食品供应链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中国食品市场的增长空间与发展潜力正加速释放。
作为扎根广东、辐射全国的大食品产业服务商,广弘控股在时代变局中夯实主业、守正创新、交出了一份扎实“业绩单”,去年公司实现整体营业收入23.36亿元,归母净利润1.22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91.94万元。
公司自重组上市有可分配利润以来,已经连续8年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共分红近5亿元。在主业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维持良好现金流的同时,公司也以稳定而持续的分红回报投资者,为回馈股东支持,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公司总股本583,790,33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分红金额为70,054,839.60元,占归母净利润57.53%。
2024年,在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广弘控股紧握“1213”战略主线,以稳健之姿深耕食品冷链与畜禽农牧核心领域。公司坚持聚焦主业、稳中求进,在变局中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经营质效与抗风险能力,推动业务在不确定性中实现多点突破,激发全新发展动能。
伴随消费升级浪潮席卷而来,调理食品与预制菜快速渗透家庭餐桌,为冷链物流行业打开全新增长空间。广弘控股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以“服务、渠道、业务”三位一体的协同策略,全面强化供应链响应速度与终端适配能力。
在客户结构优化上,公司深度拓展加工型客户群体,构建起以调理食品企业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积极向终端配送场景延伸,成功承接信宜市10所院校全品类食材配送任务,保障5万余名师生的饮食安全,成为政企协同保障民生的标杆案例;渠道建设层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完善多元服务体系增强客户黏性,并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冷链业务核心竞争力。
农牧产业布局中,广弘控股以种业基地建设为战略支点,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河源中国国鸡种业基地高效承接狮山产能转移,年产能预计达5000万羽,为公司禽种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在市场拓展进程中,因地制宜推广“南海黄”等地方优质品种,配套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客户复购率。其中,黄麻4号公鸡凭借出色的生长性能与肉质表现,实现市场回购率100%,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深化与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龙头企业的合作,全年父母代种苗销售70多万套,区域协同发展版图不断扩大。
生猪板块则以“扩产能、调结构”为策略,通过轻资产模式加速粤北、粤东基地布局,构建起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辐射全省的产能网络。兴宁基地成功创建蓝耳双阴场,全面提升健康养殖水平。
在产品端,公司丰富猪苗、种猪、肉猪等产品体系,增强盈利结构弹性,提升抗周期能力。基地养殖效率稳步提升,种养协同、链条完整的养殖格局日益成熟,支撑公司生猪业务持续稳健运行。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经营数据上:2024年,广弘控股冻品销售额达19.3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82.64%。种猪与猪苗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录得收入895万元和4743万元,同比增长43.2%与156.63%。
从冷链配送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到农牧板块在种源培育与区域布局上的纵深发展,广弘控股凭借“冷库+市场”一体化模式与核心育种优势,不仅展现出龙头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强大韧性,更彰显出可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在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实体经济的大趋势下,农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养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广弘控股践行“科技兴企”,围绕种业研发、标准化养殖与食品安全三大方向展开系统性建设,持续提升农牧主业的科技含量与组织效率,推动企业由传统生产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
种业作为养殖业的"芯片",核心育种能力直接决定农牧企业竞争力。在这一战略认知下,公司持续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南海种禽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育与高标准实验室建设,构建起现代化育种技术平台,其自主选育的"广弘3号小白鸡"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完成新品种审定申报,标志着在小白鸡种源培育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育种技术的持续深耕为科研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成熟的研发体系,广弘全年完成1项省级、2项市级科研项目,另有2项课题推进申报,使育种研发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入系统性创新阶段,这既符合现代养殖业对品种改良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升级储备了核心技术动能。
在巩固家禽育种优势的同时,公司同步强化生猪核心种源培育能力。生猪养殖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种猪性能直接影响产业效益:惠州基地通过国家核心育种场性能测定,丹系种猪选育在"广东好种猪"评选中摘得殊荣,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高端种猪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
随着养殖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南海种禽率先启动生产规范系统重构,发布《生产管理规范手册》并引入智能化孵化设备,将孵化率提升至88.86%;广弘农牧创新推行批次化、模块化与5S管理融合模式,在兴宁基地实现后备母猪利用率95%、窝均活仔数12.9头的优异成绩,这些实践印证了标准化管理在畜禽养殖中的普适性价值。
在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压力持续增大,以及"史上最严"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落地的行业背景下,检测能力建设成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重中之重。河源国鸡基地生物防控中心构建起百项检测能力的完善体系,广弘农牧将疫病检测周期压缩至24小时,广弘食品新增10项关键检测项目并实现冷链食品"零事故"——这些举措既响应了监管要求,更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将检测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公信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广弘控股精准发力“农之本、养之术、食之安”三大根基,稳步推进从生产导向向科技驱动转型,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广弘样本”。
当前,农牧食品行业处于向智能化、集约化转型的关键期。广弘控股通过管理焕新、模式迭代与战略前瞻,正加快构建现代化、标准化、数智化的大食品产业新体系,稳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面对行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广弘控股以信息化为利刃,精准切入管理体系改革。深化业务财务一体化平台,广弘让数据成为决策的“指南针”。广弘农牧通过构建“总部+基地”监管模式,融合远程视频与生产经营数据,实现养殖全过程的透明化、可控化。
自主研发的“弘智采”平台打破传统采购壁垒,集中采购模式使药物、疫苗单位采购成本显著降低;试运行的“省冷通”智慧系统则为冷链业务装上“数字引擎”,从仓储调度到客户服务的全链条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消费升级与场景化服务的趋势下,广弘控股跳出传统发展路径,以平台思维重塑品牌价值。
广弘食品对西村五号大院的改造,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是向“食品产业生态服务商”的转型——通过举办冷食嘉年华、餐饮私享会等行业活动,促进销售额提升。与第三方公司共建的岭南特色“时空隧道”,将广府文化基因注入冷链园区,打造“文化+市场”的创新IP,推动园区从单一仓储功能向多元化业态升级。凭借持续的平台赋能,广弘食品连续15年稳居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的企业,品牌公信力领跑行业。
管理升级与平台拓展不仅提升了广弘控股的运营效率与品牌势能,也为企业下一阶段的战略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放眼未来,广弘控股发展方向愈加明晰,战略执行稳步推进。展望2025年,公司锚定“1213”战略目标,以“三链协同”为核心,全力构建大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在食品冷链领域,复制信宜政企配送经验,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网络覆盖,打造标准化全品类食材配送体系;畜禽养殖板块强化总部统筹,推广双阴种猪品牌,深化与屠宰场、食品企业的直供合作;家禽产业则以“育种+屠宰+终端”全链延伸为抓手,推动“广弘3号小白鸡”等优质品种的市场渗透,向终端消费市场发起冲刺。
从业务突破到科技赋能,从管理革新到战略布局,广弘控股始终以变革者姿态应对行业挑战。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加速构建现代化大食品产业体系,向着成为行业领军者的目标稳步迈进,为保障民生供给、推动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