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观月度观察|经济回稳向好,政策更多聚焦“增收”)
经济观察网 李晓丹 实习生 马政 张景雯/文 在外部冲击加大的背景下,政策需要更多聚焦“稳增收”,通过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巩固复苏基础。
宏观数据显示,2025年3月CPI由-0.7%回升至-0.1%;PPI从-2.3%下降至-2.5%;制造业PMI由50.2%上涨至50.5%;新增人民币贷款36400亿元,较上月增加16300亿元;M2增速与上月持平,值为7%。
由《经济观察报》发起的“经济观察报月度观察”,每月发布一次。本次共有11家机构参与月度宏观数据预测。
CPI:核心 CPI 同比“转正”,政策需更多作用于“增收”
CPI公布值(同比):-0.1%
前值:-0.5%
CPI预测值(同比):-0.2%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点评:CPI好转是对政策成效和预期改善的“正反馈”,但稳经济的政策接续依然关键。3月CPI同比回升,一方面源自“两新”加力扩围的支持,另一方面或来自股市回暖下的预期改善,这都反映了前期政策的积极成效。考虑到外部关税的“超预期”、出口行业价格已出现下行压力,在一系列“稳市场”举措出台后,做好“稳经济”的接续同样重要。
核心CPI同比“转正”,表明消费需求边际修复:一是“以旧换新”扩围下,家用器具价格环比涨幅创新高;二是交通工具使用维修、旅游等服务价格边际明显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已出台“促消费”政策更多聚焦于供给端,“稳物价”需要政策在“增收”方面有更多作为。
PPI:政策刺激叠加调结构,PPI 降幅缓慢收窄
PPI公布值(同比):-2.5%
前值:-2.3%
PPI预测值(同比):-2.3%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点评:3 月PPI 同比下跌 2.5%,降幅较2月份扩张 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较 2 月份扩张0.3个百分点,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输入性传导影响,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压力依然存在,叠加经济结构调整继续,PPI增速依然底部徘徊,经济仍需进一步刺激。
整体来看,一季度PPI同比下降 2.3%,较 2024 年同期收窄0.4个百分点,PPI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加工业价格增速走势稳定,降幅呈现出稳定的逐月收窄态势,反映出“两新”政策效果显著。
PMI:制造业景气向好,总体仍弱于季节性表现
PMI公布值(同比):50.5%
前值:50.2%
PMI预测值(同比):50.8%
中诚信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点评:今年以来制造业景气向好,制造业PMI连续回升,但总体仍弱于季节性表现。今年以来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至扩张区间,3月录得50.5%,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此外,反映经济动能的“PMI新订单—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一季度制造业景气向好的趋势基本确认。由于春节效应消退企业开始复工复产,3月制造业PMI往往呈季节性回升,考虑到过去四年(2021—2024年)的3月份制造业PMI均值为51.0%,3月回升仍然弱于季节性。
固投:设备更新支撑力度加大,新增专项债提速
固投公布值(同比):4.2%
前值:4.1%
固投预测值(同比):4.3%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点评: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4.3%,两年年均增速也有上行。其中,民间投资累计增速升至0.4%。具体来看三大类投资,地产投资降幅略微走扩至-10%,旧口径基建增速升至12.6%,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录得9.2%。3月新口径基建投资升至5.9%。虽然地产投资仍在拖累,但设备更新支撑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速升至19%,对总投资贡献超6成,新增专项债提速推动基建回升。
信贷:贷款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短期贷款带动
新增信贷公布值(同比):36400亿元
前值:10100亿元
新增信贷预测值(同比):26600亿元
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点评:3月新增贷款3.64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3.09万亿元;存量贷款同比增长7.4%,较2月增速7.3%小幅回升。3月贷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多增5000亿元,主要由短期贷款增长带动。3月,住户贷款同比增长3%,持平于上月;企事业贷款同比增长9.3%,较2月9.1%回升。
M2:M2增速相对稳定
M2公布值(同比):7%
前值:7%
M2预测值(同比):7.2%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点评:3月M2同比增长7.0%,较2月增速持平。一方面,季末财政多支少收,推动M2扩容,3月财政存款减少7710亿元,环比2月少增2万亿元。同时,季末理财资金回表也推动M2扩容。普益数据显示,3月末全市场理财规模28.9万亿元,较2月末减少9923亿元,规模同比多减974亿元,季末理财资金回流强度高于去年。另一方面,3月非银存款继续大幅少增1.41万亿元,同比少增1.26万亿元,也对M2有所拖累。同业活期存款纳入自律机制管理后,部分非银存款流向表外资管产品等领域,这一影响在一季度仍有延续,后续影响预计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