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产传感器龙头安培龙2024年业绩高增,前瞻布局卡位智驾新蓝海)
2025年4月28日晚,安培龙(301413.SZ)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8263.76万元,同比增加3.44%。2025年第一季度,安培龙迎来“开门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加42.15%,实现归母净利润2036.96万元,同比增长59.49%。扣非后净利润更是暴增63.85%。
安培龙是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产传感器龙头。公司以领先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温度、压力、湿度、空气、力等多维感知和控制解决方案,形成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力传感器四大类产品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光伏、储能、充电桩、物联网、工业控制、医疗、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
国产替代提速,传感器龙头受益千亿市场
传感器作为家电、通讯设备、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以及医疗设备等产品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对于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工业转型升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4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190.2亿元,同比增长18.64%,增速较全球高出约6个百分点。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需求的持续带动。
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领域仍具备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在传感器领域的深厚技术基础和成熟的产业上下游布局,几乎垄断了“高、精、尖”智能传感器市场。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约60%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随着中国对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重点鼓励与大力扶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2024-2025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国内企业在部分传感器品类上国产替代步伐加快,并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加速追赶。在此背景下,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拥有从材料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全流程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国产传感器龙头安培龙,有望持续乘胜追击,拥有极大增长潜力。
依托领先的传感器技术优势与丰富的产品矩阵,抢抓行业发展机遇
安培龙深耕敏感陶瓷、MEMS、IC设计等技术领域,并创新性地将其融合。依托敏感陶瓷技术、MEMS技术两大成熟技术平台,以及IC设计与研发布局,逐步形成材料+IC芯片+传感器模组的垂直产业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公司形成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力传感器四大类产品线,包含上千种规格类型产品,公司主要产品的灵敏度、精确度及耐候性等多项性能指标已处于行业前列。
丰富的产品矩阵、先进的性能指标背后,源于安培龙在材料技术与制造工艺两方面构筑起的卓越实力。事实上,传感器性能指标差异,根源来自前述两大领域的竞争力。材料方面,凭借多年对陶瓷材料的开发经验积累,公司已掌握材料配方、粉体制备、浆料制备等陶瓷及浆料材料技术;工艺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逐步建立了包括材料配方、陶瓷基体制备、成型、烧结、印刷、封装等垂直产业链的核心工艺技术平台。
在材料技术与制造工艺两方面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护城河,来自安培龙长期以来对技术储备及研发投入的重视。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丰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产品矩阵,拓宽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经多年耕耘,公司已拥有大量陶瓷材料配方储备、实验数据及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
2024年内,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安培龙积极布局供应链上游,在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拓展MEMS技术以及IC设计技术平台能力,公司相继成立了欧洲比利时研发中心及上海研发中心,汇聚国际化人才与技术资源。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达到6261.65万元,较上年同比增加32.10%。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4年末,安培龙共获得专利授权77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4项,境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参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分别为3项、1项。
前瞻布局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等战略新兴应用领域,构筑未来增长极
除加大研发力度并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外,2024年内,安培龙在新兴下游应用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长远发展夯实根基。
在机器人领域,安培龙与天机智能合作研发基于MEMS硅基应变片+玻璃微熔工艺的力传感器,与机器人用六维力传感器技术路线及工艺具有同源性,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模组上,能够实时感知各关节扭矩和控制末端力,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能和交互性能,以满足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机器人对力测量的精确需求,还可在人形机器人上进行实际应用。2024年内,公司单向力传感器以及力矩传感器已完成开发,后者可为机器的力控制和运动控制提供更全面、精确的力感信息,可满足机器在复杂环境下的作业需求。
与此同时,另一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也为安培龙打开增长空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大关,分别同比增长3.7%、4.5%;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均突破120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4%、35.5%,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活力释放、“两新”政策发挥作用,以及海外市场空间扩大等有利因素影响下,汽车市场高景气态势持续,将带动汽车传感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迭代及市场空间扩容。
汽车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进步的核心。车身感知传感器遍布底盘制动、车身等主要核心系统,可通过实时准确地追踪关键参数,持续监控并调整车辆各系统运行状态保证其稳定性,助力碳排放减少;还可通过驾驶者的个性化设置自动调节驾驶体验,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控制。
在此背景下,安培龙正积极拓宽传统优势业务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位中水温、油温等的监测控制,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数量和单车价值均显著增加,安培龙汽车温度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提速。
同时,安培龙还横向拓展压力、氧传感器,把握汽车行业放量机遇。压力传感器是安培龙的重要战略产品之一,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分布在汽车空调、发动机、变速箱、商用车刹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部分。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逐步成为安培龙重要的营收增长点,营收占比自2020年从零起步增长至2023年的47.4%。
氧传感器方面,安培龙已掌握核心技术,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和需求的增加,公司于2019年正式进入国内机动车用氧传感器市场,面对国内氧传感器市场对进口的高度依赖,公司从后装市场入手,已获得大量客户订单,销售收入不断增长。
在自动驾驶领域,2025年4月,安培龙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拟使用超募资金建设新一代智能驾驶刹车系统EMB力传感器产线,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4130.70万元,以打造EMB力传感器生产能力,提高产能储备应对未来市场需求。据介绍,该项目规划生产的EMB力传感器,系基于MEMS 压力芯片和玻璃微熔工艺的刹车力传感器,适配于最新一代智能驾驶刹车系统,其可有效提升汽车制动系统的响应能力,缩短制动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实施对安培龙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及智能驾驶逐步商业化落地,线控制动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其中,EMB实现了完全电控化,具有结构更简单、制动响应更迅速、控制精准等优势,顺应整车架构向域融合升级趋势,将成为未来主流应用方向。
安培龙以此项目为契机,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 EMB 力传感器产品,有利于公司深入参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发展产业链,响应市场需求,丰富自身产品体系,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深化竞争优势。目前,公司EMB用刹车力传感器已正式收到国内知名公司项目定点,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
凭借产品性能与快速响应优势,以及不断拓宽的下游应用领域,安培龙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其供应链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汽车应用领域,公司采取“从国产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海外品牌”的市场拓展战略,深挖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目前合作客户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Stellantis、北美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东风日产、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一汽红旗、广汽埃安、理想、蔚来、小鹏、赛力斯等。2024年5月,公司为北美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建设投入的一条全自动温压一体传感器生产自动化线实现大批量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