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业银行获批筹建首家股份行AIC:注册资本100亿,将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刘双霞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标志着股份制银行正式进军AIC领域。在国有大行主导的AIC阵营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旗下机构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成立八年间合计净利润从11.47亿元跃升至183.54亿元,增幅超15倍。
随着试点扩围及政策松绑,这类持牌机构正从传统债转股业务向科技金融领域转型,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
01股份行入场,兴银AIC获批筹建
5月7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稍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关于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名称暂定)(即兴银AIC)。监管指出,兴业银行需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兴银AIC注册资本100亿元,为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兴业银行表示,设立兴银AIC,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对债转股业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兴银AIC筹建工作完成后,兴业银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业申请。
事实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此前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兴业银行正在积极申请设立AIC,如果能够成功申请,将会在科技金融上形成新的发展。”
WEMONEY研究室了解到,近年来,兴业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之外的“第四张名片”来打造,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2月末,全行科技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兴银AIC是科技金融股权投资领域全国第六家持牌AIC。我国已成立“五大”AIC,母公司为工、农、中、建、交五个国有大行,全部注册成立于2017年,至今已八年。
兴业银行之外,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也透露了AIC的申报进展,王良表示,“对招行来说,设立AIC公司非常有意义。目前正处研究、论证过程中,此类事项需要经过董事会流程的审批,如有需要公告的信息会及时公告。”
02 五大行AIC净利8年增长超15倍,未来向科创“耐心资本”转型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Asset Investment Companies),是银行设立的从事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从成立背景来看,在2016年,为了化解金融风险,解决不良资产和杠杆率较高的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债转股的大幕,开始出现“债转股实施机构”这一名词,后逐渐演变成了金融AIC。
据了解,由于《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能直接持有企业股权,因此银行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
因而在2017年,我国成立5家金融AIC,且母公司均为国有大行,分别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工银投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银投资)、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银资产)、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投资)和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投资)。
根据监管要求,AIC需将不低于50%的业务聚焦于市场化债转股,但近年来业务边界持续扩展,涵盖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多元化领域。例如,工银投资、建信投资等五大行AIC通过债转股帮助企业降杠杆,同时以股权投资支持科创企业成长。
2020年以来,监管允许AIC在上海试点非债转股股权投资,2024年试点扩至18城,2025年进一步覆盖试点省份,同时推动AIC从“风险化解者”向“科创资本供给者”转型。
从五大行AIC发展来看,去年五家AIC合计实现净利润183.54亿元,同比增长1.04%,较2023年显著放缓;其中,工银投资2024年实现净利润最多,达到47.97亿元,然后依次是农银投资39.17亿元、中银资产36.80亿元、建信投资35.31亿元和交银投资24.29亿元。
数据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5家金融AIC合计净利润从2018年末的11.4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83.54亿元,增长逾15倍。
银行AIC正从单一债转股工具升级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资本载体。随着股份行入场、试点扩围及政策松绑,AIC有望通过“耐心资本”属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退出慢”困局,成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