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事长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迈威生物正冲刺港股IPO)
经济观察网讯 5月9日晚间,迈威生物(688062.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4月28日,迈威生物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刘大涛持股1510万股,占总股本的3.78%,为迈威生物的第三大股东。
迈威生物表示,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立案调查期间,刘大涛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开展调查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迈威生物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创新型药物和生物类似药,主要产品为抗体、ADC 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药物。截至2024年末,迈威生物尚未盈利。
2022年1月,迈威生物登陆A股科创板,今年1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截至5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9.99元/股,总市值为79.88亿元。
三年亏损30亿
年报显示,2024年迈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长56.28%;归属净利润为-10.44亿元。2022年—2023年,迈威生物净亏损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加上2024年的亏损,三年累计亏损额超30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迈威生物表示,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上市时间较短,且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迈威生物在财报中表示,公司核心管线拥有在研品种13个,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准备等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
迈威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为7.83亿元,尽管同比下降6.33%,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高达391.86%。2022年—2023年,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和8.36亿元,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28亿元和1.28亿元,研发投入远高于公司营业收入。
迈威生物在财报中也提示了相关风险:公司虽有药品获批上市,但销售收入可能无法弥补亏损,且公司仍持续存在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推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并存在一定期间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持续亏损的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2.76亿元,同比减少4.03%;总负债为27.2亿元,同比增长44.53%,资产负债率达63.61%,较上年增加21.37个百分点。2022年、2023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44%、42.24%。
拟赴港再上市 募资继续搞研发
目前,迈威生物正在推进港股IPO进程,今年1月6日其已向港交所递交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迈威生物称,此次筹划赴港上市,预计将募集资金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为其未来的扩张和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由于不断加码的研发投入和连年的亏损,迈威生物对于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2024年以来,公司融资动作不断。迈威生物多次调增2024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的授信及融资额度,从最初的合计不超过23亿元调增至不超过62亿元。今年3月30日,迈威生物公告,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虽然频受资金困扰,但迈威生物搞研发的“决心”没有变。在宣布赴港上市计划的同时,迈威生物还披露了一项投资计划:拟投建骨健康创新药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0亿元人民币,其中迈威生物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6亿元(本轮投资10.08亿元),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重庆中新医药大健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总投资4亿元(本轮投资2亿元)。
迈威生物在公告中表示,本项目重点发展治疗骨松的生物类似药地舒单抗,通过基金投资和产业创新,撬动生态圈,探索“健康管理+科学防治+多方共治”的老龄社会新型治理模式,拓展可持续可复制的快速商业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