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崔东树:4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增速 削弱了汽车市场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5-12 20:42: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崔东树:4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增速 削弱了汽车市场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12日,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公众号发文称,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因市场增长而改善,今年4月的零售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扭转了近10年4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进一步削弱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88万辆,同比增长7.9%。前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4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4月181万辆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4月零售历史高位。

2025年4月乘用车市场的特征:

一、4月乘用车厂商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二、2025年1-3月乘用车国内零售实现6%的正增长,4月增速达14%,同比净增22万辆,实现2025年1-4月7.9%的超预期“开门红”;三、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4月份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去年4月份的41款和2023年4月份的19款数量大幅下降,体现了降价潮明显降温的特征。4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22.2%,较上月增0.1个点,燃油车促销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四、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份额70.3%,国内零售份额65.5%,较去年均增长8个百分点左右;五、2025年1-4月厂商库存总体稳定,1-4月厂商库存增8万辆,渠道库存增4万辆,总体流通体系增12万库存,而去年1-4月厂商库存总体降41万辆。

六、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5%,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七、2025年1-4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83万,较同期的96万出现13%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48万增长86%,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7%。虽然年初自主品牌在俄罗斯主动去库存,对俄罗斯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的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55%以上高位,4月的出口逐步趋稳,考虑到俄罗斯汽车工业现状,中国汽车对俄出口还会恢复到一定水平;八、增换购贡献度持续增强。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申请量较3月24日的150万辆,增加了120万份。参考3月私人家用乘用车零售172万辆左右的规模,4月份大约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以旧换新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降到31%左右,消费升级的增换购成为购车消费的绝对主流。

1.近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024年乘用车国内零售4月偏弱,5-12月出现持续上升态势。由于春节前置等因素,2025年1月车市较弱,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8.5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23%;3月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40%,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9%,继续保持15%左右超强的走势。

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88万辆,同比增长7.9%。前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4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4月181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4月零售历史高位。

2. 近年狭义乘用车批发走势

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77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环比降16%;3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1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36%;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9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3月,主要是出口增速改善。

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9.0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7%,环比下降9.2%;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846.8万辆,同比增长11.3%。在春节较早的干扰下,1-4月批发走势仍较强,处于历史次高位,首先是前期的行业库存调整周期进入尾声,其次是政策启动带来市场信心的有效恢复。

3. 近年狭义乘用车生产走势

2月乘用车生产174万辆,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17%。3月乘用车生产248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42%。4月乘用车生产223万辆,同比增长11%,厂家生产热情较高,为地方稳增长贡献巨大。

4月乘用车生产223.0万辆,同比增长11.2%,环比下降10.3%。1-4月乘用车生产854.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8%,生产增速稍有放缓。

4. 产销库存月度变化特征

由于4月厂商生产态势较好,4月厂商批发低于生产4万辆,而厂商月度国内批发高于零售1万辆, 4月总体乘用车国内渠道库存加厂商库存增5万辆(去年同期增4万辆)。今年1-4月行业总体库存增长12万(去年1-4月降41万辆,2023年降15万辆、2022年降10万辆、2021年降66万辆、2020年降52万辆),改变了过去5年1-4月持续降库存的特征。

5. 狭义乘用车促销走势

A、新能源车促销力度大幅增长

2025年4月非直营模式的新能源车的促销逐步达到9.4%的低位,较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4月的促销变化较大,很多主力厂家年度新品切换的销售比例变化带来促销的较大影响。

B、燃油车促销走势

2025年4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上升到22.2%的水平,较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但较上月增加0.1个点。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在2023年8月开始大幅上升,2024年7-12月处于22%的近期高位水平徘徊。国家补贴政策推动了燃油车行业的稳定走势。

C、豪华车促销走势

2025年4月豪华车的促销维持在25.8%的高位,较同期增加4.9个百分点。虽然消费升级推动高端需求较强,但由于新能源的分流,2024年4-7月豪华车促销力度持续增大到25.1%,处于历史新高水平。随着减产稳价,8月豪华车促销降到24.3%。随着市场竞争激化,2025年1月促销力度回升到26.2%的高位,但随后相对稳定。

D、主流合资车促销走势

2025年4月合资燃油车的促销逐步达到21.9%的高位,较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合资促销近期温和变化,从2024年6月的22.5%,8月突破22.9%,随后企稳,今年4月在21.9%的中高位,较促销峰值低一个百分点。

E、自主燃油车促销走势

2025年4月自主燃油车的促销逐步达到17.5%的高位,较同期增加3.4个百分点。自主车企在2024年3-8月的促销上升较快,随后9-12月的促销总体稳定。由于自主的新能源促销小于燃油车,出口占比增大,因此总体促销相对稳定。

F、分动力促销力度跟踪

2025年初的常规燃油车和混合动力的促销压力较小,而新能源的促销相对企稳。由于市场销量好于预期,降价车型的推动,车市促销企稳,尤其是插混促销回落较大,较去年4月下降5.5个点的促销,纯电动和增程较2024年同期也下降2.5个点和4.2个点的促销。

6. 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增长特征

2025年4月乘用车零售增14%,大幅高于批发11%的增长。由新能源较强带来4月SUV需求占比回升,4月轿车零售稍低于SUV零售,SUV成为4月零售主力,SUV的高端表现较强,轿车中主要是A00级轿车销量回升,A0级轿车销量表现也较好。

7. 狭义乘用车国别增长特征

4月自主品牌零售115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下降5%。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5%,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1-4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8%。4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5.6%,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4.8%,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8. 2025年品牌产销特征

原有的品牌价值体系变化,合资车企的产销走势压力持续较大,自主品牌产业链优势明显。4月行业分化稍有改善,燃油车市场环比走势较强,推动合资与豪车走势改善。

9.全国新能源渗透率-批发

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1.7%,较2024年4月提升11个百分点,4月拉升幅度较大。

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1.7%,较2024年4月提升11个百分点。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8%;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

10.全国新能源渗透率-零售

4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7.4个百分点。由于以旧换新政策的补贴效果较好,燃油车也能获得一定的补贴,因此消费者换购新能源车热情下降。

4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在4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

4月传统车零售同比降1%,而新能源车零售同比上升34%,相差35个点,燃油车税负重,压力较大。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